高颈山
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天平山支阜高景山。《越绝书 · 吴地传》 云: “阊门外高颈山东垣石人,古者名石公。”
古山名。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天平山支脉高景山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“阊门外高颈山东桓石人,古者名石公。”
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天平山支阜高景山。《越绝书 · 吴地传》 云: “阊门外高颈山东垣石人,古者名石公。”
古山名。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天平山支脉高景山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“阊门外高颈山东桓石人,古者名石公。”
即今广东信宜县东白鸡岭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4:白鸡岭“在县东北一百里。明季有白鸡鸣岭上,故名。山冠张如龙、陈明泮、文思贤、谢上升、刘庚龙等聚瑶党于落龙十里山筑围劫掠,国朝康熙二十二年,陈龙启被害,其
在今安徽青阳县南七十里南阳乡,东南接石台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青阳县 “青山” 条下:“又鱼龙山,在县南七十里。其深谷中有小鱼龙洞,又有大鱼龙洞。水分七流,互相交贯,中多奇胜。”大鱼龙洞称鱼龙前洞
唐乾宁二年 (895) 置,治所在昌州 (今四川大足县)。领昌、普、渝、合四州,辖境相当今安岳、乐至、荣昌、大足、永川、合川、重庆、江津等市县地。后废。
在今陕西延川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延川县: 禅梯岭 “嘉靖三十年,抚臣张珩言: 保安县石门镇、甘泉县野猪峡,与延川县禅梯岭,俱为套寇深入之路,比他镇为独重,可各筑一城守之,是也”。
即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艾丁湖。为托克逊河所潴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1: 觉洛浣 “在(吐鲁番) 厅南约二百二十里。东西长,西北狭,亦盐湖之一”。“艾丁湖”的旧称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纳州置,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。乾元元年 (758) 改为纳州。
亦名云山、营山。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察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“乙酉,帝次运山。”即此。
①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南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石门山在“(辽阳)城东南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华表山”条下:“有石门山在司东南四十里。旧有石门砦,万历中,李如松救朝鲜,道出于此。”②在今辽宁朝
又名玉冠山。在今贵州清镇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 香炉岭 “山峰陡峻,形如古鼎,因名。
即今浙江台州市 (椒江区)西十里栅浦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临海县: 栅浦 “在海门卫东南(案: 应为“西”之误),嘉靖中倭贼由此入海门港,又由此犯松门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