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三国魏改上雒侯国置,属京兆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商州市。西晋为上洛郡治。北魏为洛州治。北周为商州治。隋为上洛郡治。唐复为商州治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上洛郡治,乾元元年(758)复为商州治。元废。②南齐改
在今安徽休宁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休宁县:东密岩“在县南三十五里,高六十仞。四面皆平山,土田衍沃,惟此特高。周回绝壁如城,东西二小径,由石磴而登。其顶平衍,方广八百余步。唐乾符五年,黄巢寇郡,郡人程
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)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毕节市东北层台乡。二十七年(1394)废。
又译为桑伊寺、桑鸢寺。藏语意为 “无边无际”、“存想”。在今西藏扎囊县东北三十八里桑耶乡南,雅鲁藏布江北岸。建于唐大历十四年(779)。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。10世纪后成为喇嘛教宁玛派 (红
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、石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西汉元延中建,在今江苏扬州市城外。以旧有琼花得名。唐改名唐昌观。北宋政和间改名蕃釐观。
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昌邑县“都昌城”条下:“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,北五里有小营城,俗为大营、小营二村,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。”②即大莹城。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
①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七十里,南接黄山市界。 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泾县 “黄㟋山” 条下: “黄象山之南曰麻岭,峰崖卓绝,跨旌德、太平之间,为往来通道。”②在今福建宁德县北。元置巡检司于此。
①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扬州府: 得胜山“在府西北三十里。宋绍兴初,韩世忠败金人于大仪,还军至此,因名”。②在今安徽宿松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宿松县: 得胜山在 “县南四十
又名昆山塘。古娄江于8世纪后逐渐湮废。北宋至和二年(1055)重加疏浚,更名至和塘。在今江苏苏州市区和吴县、昆山市境内之娄江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10:“至和塘一名昆山塘,成于宋至和间,故名。”又称昆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