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墩山
亦作篁墩山。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 太平厅》: 黄墩山 “在厅东北。距厅极远,北连秦地,南接大宁。北江发源于此”。北江即今任河。《明史·杨嗣昌传》: 崇祯末,张献忠入川,“四川将张令、方国安败之千江河……川、陕、湖广诸将毕集,复连败之黄墩,木瓜溪,军声大振”。
亦作篁墩山。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 太平厅》: 黄墩山 “在厅东北。距厅极远,北连秦地,南接大宁。北江发源于此”。北江即今任河。《明史·杨嗣昌传》: 崇祯末,张献忠入川,“四川将张令、方国安败之千江河……川、陕、湖广诸将毕集,复连败之黄墩,木瓜溪,军声大振”。
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大江北岸三江营,隔江与圌山遥对,为江防要地。清康熙间曾设盐政同知于此,雍正间改三江营同知,设盐务道统领之。
又名忠武祠。元建。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卧龙冈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0南阳府: 诸葛草庐 “在府城西南七里卧龙冈上,即孔明所居,旧为祠,以奉之……宣德中有司复新其庐,塑其像,春秋祭祀,前代碑文俱存”。
宋置,属玉沙县。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五十八里范溉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6复州: 范溉市 “在玉沙县西四十里,濒汉江”。
在今陕西石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石泉县:石泉“在县治南。其水清洌,四时不竭,流入汉水。县因以名”。
在今湖北咸丰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金峒安抚司:两会溪在“司北五里。即积玉山溪涧所会流也”。
又名宴喜台、燕喜台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郊。唐李白有 《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》 诗。
亦名阔部。在今四川宁南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阔州: “昔仲由蒙之裔孙名科居此,因以名为号,后讹为阔。” 元至元九年 (1272) 设千户,二十六年 (1289) 改为阔州。大理置,治今四川省宁南县。元
在今河北蔚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蔚州:五叉山口“在州西北三十里五叉村。路通大同府”。
在今云南镇雄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芒部军民府:纳冲河“在府东一十里,源出乌通山麓,过府治东南,流入苴斗河”。
①亦名姥山。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三十里三山镇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太平州:老山,“《旧经》云:有三峰,一曰老子,二曰方丈,三曰泰望。老子尝游此有石室案几,洞门石上有柱杖迹”。②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南。《明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