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牛川
①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“伪安南将军、梁州刺史魏郡王元英十万余人通斜谷,寇南郑…… (萧) 懿先遣军主韩嵩等征僚,回军援州城,至黄牛川,为虏所破。”
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33兴元府南郑县: 黄牛山 “在县西南五十里……山下有黄牛川。《十道记》 云,黄牛川有再熟之稻,土人重之”。
古水名。在今陕西省勉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乾化元年(911年),前蜀将“王宗弼、王宗播败岐兵于黄牛川,擒其将苏厚等”,即此。
①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“伪安南将军、梁州刺史魏郡王元英十万余人通斜谷,寇南郑…… (萧) 懿先遣军主韩嵩等征僚,回军援州城,至黄牛川,为虏所破。”
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33兴元府南郑县: 黄牛山 “在县西南五十里……山下有黄牛川。《十道记》 云,黄牛川有再熟之稻,土人重之”。
古水名。在今陕西省勉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乾化元年(911年),前蜀将“王宗弼、王宗播败岐兵于黄牛川,擒其将苏厚等”,即此。
春秋吴邑。即今安徽利辛县东南三十六里阚疃。《左传》: 昭公六年 (前536),“吴人败其师于房钟”。即此。
即今湖南慈利县西北索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九溪卫: 索口溪 “在卫治南。《志》 云: 卫东北有喝堡溪、斗溪、王富溪,卫东有龙馆溪、书院溪、大富溪、大河溪,卫南又有下阑溪,合索口溪为九溪。今索口已堙”。
北宋熙宁年间置,在今上海市旧城区。掌管茶烟酒税。《宋会要辑稿·酒曲杂录》:秀州酒务有“上海”。即此。北宋天圣以前设置,在今上海市旧城区。属秀州。南宋末建镇。
在今青海大柴旦镇东南与都兰县交界处。海拔4037米。山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铅、锌、锡、铜、锑等十多种有色金属。清咸丰年间开采。至今山中岩壁上还残留着 “咸丰十一年铅局” 字样和古矿洞的遗迹。(1)山名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小乡县置,属绛州,治所在今山西曲沃县境(一说在今山西翼城县西),大业初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小乡县置,治今山西省翼城县西。属绛州。大业初省入正平县。
①北宋置,属丰城县。即今江西丰城市北曲江镇。②即今云南建水县北曲江镇。民国有县佐驻此。(1)在江西省丰城市北部,东南临赣江。面积105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曲江,人口 5600。宋初建村
即唐五代时桑干河南支,径今河北固安、永清二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),北伐契丹,世宗遣将刘重进据固安,“上自至安阳水,命作桥”,谋取幽州,会有疾而还。古水名。即唐、五代时桑干河南支,
①即今江苏句容县北仓头村。南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“仓头市在句容县仁信乡,去城九十里。”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句容县图:北有仓头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句容县北有“仓头镇”。②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北仓
东魏置,即今河南宜阳县西二十四里柳泉乡。《周书·司马裔传》: 大统十三年 (547),“攻拔东魏平齐、柳泉、蓼坞三城”。
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。清初为蒙古喀喇沁、敖汉、翁牛特诸旗牧地,周一千三百余里,东西三百余里,南北二百余里。康熙秋巡塞外,于此举行搜狩之典。此后,每年八月清帝王于此行围,蒙古诸部皆从。《清一统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