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城县

龙城县

①一名和龙。东晋咸康七年(341)前燕慕容皝改柳城置,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。次年自棘城迁都于此。隋开皇元年(581)改名龙山县。

②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为临洮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,洮河东岸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洮水又屈而北径龙桑城西,而西北流。马防以建初二年从安故五溪出龙桑,开通旧路者也。俗名龙城。”北周废。

③北魏永熙中置,属昌黎郡。寄治英雄城(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)。北齐废。

④北魏置,属彭城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萧县东北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⑤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置,为龙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南丹村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2柳州引张维《广西郡邑志》:“八龙见于江,乃即江南置龙州及龙城县。”隋废州,县属桂州。大业初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为龙州治。贞观七年(633)属柳州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)改为柳城县。

⑥隋开皇六年(586)改承高县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十里。十八年(598)改为临沛县。

⑦隋平陈改彭泽县置,属江州。治所在今江西彭泽县城西二里。开皇十八年(598)复改为彭泽县。

⑧唐武德四年(621)置,为南义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。贞观年间为义州治。天宝初为连城郡治。至德二年(757)改为岑溪县。


古县名。(1)东晋鲜卑慕容皝及后燕慕容垂所都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。属昌黎郡。隋文帝改名龙山县。(2)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今甘肃省临潭县东洮河东岸。北周废。(3)南朝梁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旧县南龙江北岸。为龙州治。隋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龙州治。贞观七年(633年)改属柳州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年)改为柳城县。(4)隋开皇九年(589年)以彭泽县改名,治今江西省彭泽县西。属江州。十八年复名彭泽县。(5)唐武德四年(621年,一作五年)析永业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。为南义州治,贞观二年(628年)为义州治。至德中改名岑溪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安市

    ①1928年分长安县城区及近郊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即今陕西省西安市。1930年撤销。1943年复置,1947年升为院辖市。1949年5月20日解放后,直隶中央。1950年1月为西北行政区驻地。2月陕西人

  • 孝义桥

    ①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北五里。是当地百姓为纪念“卧冰求鲤”的王祥而建。桥下池畔原有“晋王祥卧冰地”石碑一块,今不存。桥西原有孝义寺,内有王祥塑像。今寺已毁,桥仍完好。②在今河南巩义市西东洛河上。《新唐书·

  • 许家洞

    即今湖南郴州市北许家洞镇。粤汉铁路在此有支线通资兴煤矿。

  • 沙家店

    即今陕西米脂县北沙家店乡。1947年8月18日,西北野战军在此对国民党军发起攻击,激战至20日,全歼敌六千余人。“沙家店战役”的胜利,标志着西北野战军反攻的开始和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“重点进攻”的彻

  • 蔺城隘

    在今甘肃通渭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通渭县: 蔺城隘 “在县东南八十里。其地有蔺家硖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 作蔺家峡隘。

  • 乌撒土司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于乌蛮乌撒部地置乌撒路,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二十四年(1287)置乌撒乌蒙宣慰司。辖境相当今贵州威宁、赫章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乌撒土府。清康熙五年

  • 即莘。又作辛或侁。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 “商有姺、邳。”即“莘(1)(1)”。

  • 新易铁路

    即西陵铁路。为京汉铁路新易支线。由今河北高碑店市至易县梁各庄。因高碑店原为新城县驻地,故名。

  • 琅

    又名琅山、 浪峤南屿。 即今台湾省本岛南部恒春半岛。 连横 《台湾通史·抚垦志》: “琅在台之极南,或作郎娇,番语也,归化之番凡十八社。”清光绪元年 (1875) 置恒

  • 清永陵

    原名兴京陵,又称永陵。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。为清朝关外盛京三陵(其余两陵为福陵和昭陵)之一。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,清顺治十六年(1659年)改称永陵。占地1.19万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