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三司副使

三司副使

官名。三司次官。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(927)以枢密院承旨孟鹄为之,权判三司事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(976)沿置,以员外郎以上历河东、河北、陕西三路转运使及淮、浙、江、湖等六路发运使充任; 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三部分置使时,亦分为三部副使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。西夏亦置。金章宗泰和八年(1208)省户部而置,一人,正三品,宣宗贞祐(1213—1217)中罢。


官名。宋置,为三司使的副职,员额一人,以员外郎以上曾任三路转运使及六路发运使者充任。因副使是三司实际主持者,故必须选任曾任上述职务者,以其有实际经验。按官位高低有同判三司使、三司副使、权三司副使、权发遣三司副使等官称。西夏亦以三司副使作为三司正使的副职。金三司副使员额一人,秩正三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儒官

    泛指学校的教官。《汉书·翼奉传》:“子及孙,皆以学在儒官。”

  • 总督军务

    官名。明置,初称总督军务,后改称总督。详“总督”条。

  • 西市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见“东市署令丞”。

  • 养心殿造办处

    官署名。简称造办处。清朝内务府所属办事机构。以初设于养心殿而得名,后虽逐渐迁出养心殿,而名称依旧。掌制造供皇帝使用及宫中陈设之各项器物。下设舆图房、活计房、如意馆、金玉作、铸炉处、造钟处、炮枪处、鞍甲

  • 逐便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被贬责至远地州军,遇赦恩量移近里州军,再遇赦恩则取消对其居住地的限制,称逐便。宋制, 官员被贬谪至边远地区,遇恩赦可量移至离京师较近的地区。若再遇恩赦,便取消对其居住地区的限制,可任

  • 住家功德司

    官署名。西夏管理佛教事务的功德司之一。

  • 三都

    即北魏“三都大官”的省称。(1)东汉时以东都洛阳、西都长安与南都宛(南阳郡治)合称三都。(2)指三国时魏都邺、蜀都成都、吴都建业。(3)唐显庆二年(公元617年)建洛阳为东都,天授元年(公元690年)

  • 牧师菀

    汉代养马场名,其长官称令,也省称“牧师菀”,掌养马,分在河西六郡界中,中兴皆省,唯洛阳有流马菀,但以羽林郎监领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掌所事云麾使

    见“云麾使”。

  • 司仗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司射下大夫属官,下设司仗中士,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