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上柱国

上柱国

官名。战国楚国置,位极尊,仅次于令尹,掌军政,主征战。秦末,项梁曾拜楚王、上柱国,陈胜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。北周武帝建德四年 (575),置为最高级勋官,正九命。隋朝置为从一品散实官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罢。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 置为十二转勋官,比正二品。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三年(928) 诏,今后凡加勋,先自武骑尉经十二转方授之。宋朝为第一阶勋官,秩正二品。金朝为第一阶勋官,正二品。元朝为第一阶勋官,正一品,只用于封赠。明朝为最高一级文、武勋官,文、武正一品大臣可加授,如徐达、常遇春、李善长等,其后生前加授者唯世宗嘉靖(1522—1566)时夏言一人,神宗万历(1573—1620)时张居正卒后得赠。


官名,战国时楚国置,为武职的最高官,职位仅次于令尹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陈珍为齐王使,见昭阳,再拜贺战胜。起而问:‘楚之法,复军杀将,其官爵何也?’昭阳曰:‘官为上柱国,爵为上执圭。’”秦末汉初时仍有此官。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秦二年,广陵人召平为陈胜徇广陵,未下。闻陈胜败走,秦将章邯且至,乃渡江矫陈王令,拜梁为楚王上柱国,曰:江东已定,急引兵西击秦。”“于是梁乃求楚怀王孙心,在民间为人牧羊,立以为楚怀王,从民望也。陈婴为上柱国,封五县,与怀王都盱台。”又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,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。”北周也置上柱国,正九命。隋置上柱国和柱国,为散官。唐宋元皆置。明改上柱国为左右柱国,清废。见《通典·职官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少师

    官名。④ 与少傅、少保并称三少或三孤,居其首位。相传西周已置,辅助太师、太傅、太保辅弼君王。《尚书·周官》: “少师、少傅、少保,曰三孤。”后不置。北周复置三孤官,与三公(太师、太傅、太保)并为大臣加

  • 才堪将略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隋代设置, 属于武类科目。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诏举。参见“制科”。

  • 都大堤举茶马

    见“都大提举茶马司”。

  • 法部左丞

    官名。清末法部职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左、右各一人,正三品,简任。掌总核承政厅事务,并考核各司重要事件。

  • 慰谕使

    唐置。(1)诸道临时特遣使。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十月,遣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掩持节慰谕岭南酋长冯盎,盎遣其子知戴随使者入朝。(2)羁縻府州临时特遣使。《资治通鉴·唐纪十二》记贞观十七年(公元643年)

  • 昏钞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掌回收、销毁废旧钞币。置于世祖至元元年(1264),秩正九品。二十四年,改名烧钞库。

  • 参录

    参:参与。录:总领。参录:参与总领。如“参录尚书事。”东汉尚书的权力大于三公,大将军或三公执政,都加“参录尚书事。”参看“参录尚书事”条。

  • 台衡

    三公别称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“推咎台衡,以答天眚”。 李贤注:“台谓三台, 三公象也”。 衡, 平也,言天下所取平。伊尹为阿衡,即其义也。”一说衡即玉衡,与三台俱为古星名,位在紫微宫帝座之前,故以之

  • 江汉大都督

    官名。元世祖中统二年 (1261) 以河南屯田万户史权为江汉大都督,总管河南军事。至元元年 (1264) 罢。

  • 提举义勇

    官名。北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),王安石欲革募兵之弊,而代之以民兵,始于陕西路置,掌义勇兵分番教阅之事。四年罢,令转运司、提刑司领其事。元丰(1078—1085)中,又置提举义勇保甲,每路文、武臣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