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乌林大

乌林大

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司库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使臣

    官名统称。宋徽宗政和三年 (1113) 以前,以内殿承制、内殿崇班、东头供奉官、西头供奉官、左侍禁、右侍禁、左班殿直、右班殿直、三班奉职、三班借职、三班差使、三班借差等十二阶武官为小使臣。政和三年,改

  • 五京留守行府尹事

    官名。辽置,属南面京官。辽有五京,各置留守司,以五京留守行府尹事,不单独设置府尹。上京留守行临潢府尹事,东京留守行辽阳府尹事,中京留守行大定府尹事,南京留守行幽都府尹事,西京留守行大同府尹事。圣宗统和

  • 河南府推官

    见“河南府”。

  • 掌北院头子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北枢密院官员,在给事北院知圣旨头子事下。掌北枢密院公文。官名。辽置,属北枢密院,掌本院文告之事。

  •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

    官署名。清光绪十一年(1885)设,管理海军军政。二十一年撤。参见“海军部”。

  • 本秩

    官制用语。即兼官者之本职官秩品级。《后汉书·刘焉传》: “出焉为监军使者,领益州牧,太仆黄琬为豫州牧,宗正刘虞为幽州牧,皆以本秩居职,州任之重,自此而始。”

  • 襄办

    官名。清末新设官署或办事机构职官。一般为总办副职,意即协助办理。其品秩视机构而异。

  • 盐法道

    官名。明清道员之一。明景泰七年(1456)设,由广西按察司之分巡道兼管所属盐课司。其后山西、山东、浙江、福建、云南及延缓、固原等处,或由分巡道,兵备道兼管盐法,或由专设道员管理盐法。清朝沿设。凡不设盐

  • 陶正

    官名。制陶工匠长官。西周置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 “昔虞阏父为周陶正”。杜预注: “当周之兴,阏父为武王陶正。”战国齐也有官印存在。官名。周置,掌制造陶器之事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昔虞阏父为

  • 刑部司

    官署名。隋始置,为刑部的头司。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刑部郎中二人,从五品上;员外郎二人,从六品上,其职任为辅佐尚书、侍郎掌律法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