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京兆尹

京兆尹

官名。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之一。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 改右内史置,职掌如郡太守。其地属京畿,为“三辅“之一,故不称郡。因治京师,又得参与朝政,故又有中央官性质。秩中二千石 (一说秩二千石),地位高于郡守,位列九卿。属官有长安市、厨两令丞,都水、铁官两长丞。所典京师多勋臣贵戚,号为难治,历任此职者久者不过二三年,近者数月一岁,辄以罪过罢。东汉迁都洛阳,以三辅陵庙所在,故不改其号,唯改其秩为二千石。十六国之前秦、后秦、北朝西魏亦于京师长安置之。北周初改为京兆郡守,明帝二年(558) 复改京兆尹。唐朝开元元年 (713)始改雍州为京兆府,雍州长史为京兆尹,为首都行政长官,秩从三品。又有少尹二人,助理府事。唐以后亦作京城地方行政长官惯称。


官名,西汉置,,俸中二千石,掌治京师,特奉朝请。周称内史,秦、汉因之,武帝建元六年分置左右内史,太初元年又改右内史名京兆尹,有两丞。属官有长安市、厨两令丞,都水、铁官两长丞。京兆府在长安城内尚冠前街路东故中尉府。中兴后都洛阳,改河南郡为尹,因三辅陵庙所在,不改其号,只减其俸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、《三辅黄图》。其后,十六国前秦后秦置,北朝西魏、北周置;隋沿置。唐开元元年改雍州长史为京兆尹,为首都行政长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南抚军上将军

    将军名。金章宗泰和六年(公元1206年)侵宋时置,为侵略军之统帅,正三品。事毕则免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司寤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司寤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锻署丞

    官名。南齐置。武帝永明三年(485)省,四年复置。隶少府。官名。南齐少府所属有署,以丞为主官,掌铁器的锻冶。

  • 候仪郎

    司天散官名。金、元皆置。金为二十五阶之第十七阶,秩从七品下。元十四阶之第八阶,秩从六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司天翰林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从七品下,称候仪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长安洛阳左右部尉

    官名。掌管都城地区治安。汉朝制度,京城四门分设左右部尉;曹操设洛阳北部尉,造五色棍悬门左右,有违犯禁令的人就用五色棍打死;其职位很低,但权势不小。后来,西晋的洛阳,东晋的建康都设“六部尉”。见《历代职

  • 主爵承务郎

    官名。隋文帝置主爵员外郎,为侍郎的副职。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,废员外郎,增郎的员额为二人,后又减为一人,另置承务郎一人,掌同员外郎。唐武德初沿置,三年(公元620年)改为“主爵员外郎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右校司马

    官名。春秋时吴国置。吴王夫差时吴国军队分中军、左校、右校。左、右两校各设司马。右校司马为右校长官,掌军政。《越绝书·外传·吴王占梦》:“王孙骆为左校司马,太宰噽为右校司马。王从骑三千,旌旗羽盖,自处中

  • 除名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对犯罪官员处分方式之一。即除去名籍,贬为平民。被除名者,同时附加其他处分,如勒停或送某州编管。官制用语,因病或犯罪除去官爵名籍者称除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方技·华佗传》:“军吏梅平得病,除

  • 铅码衙

   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制造铅弹。

  • 典瑞监

    见“典瑞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