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亭侯

亭侯

爵名。汉制,列侯大者食县,小者食乡、亭。亭侯即指列侯食邑为亭者。封爵不世袭,位视中二千石。三国魏文帝定爵制,亭侯为第九等,位在乡侯下、关内侯上,以嗣王庶子为之。晋朝亦置。南朝宋制,亭侯五品。南凉二千石长吏清高有惠化者封亭侯。陈制,亭侯八品,视千石。北朝北魏亦置。


爵名。列侯封地为亭的称亭侯,封地为县的称县侯。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“封超等五人为县侯,勋等七人为亭侯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·列侯》:“列侯,所食县为侯国。本注曰:承秦爵二十等,为彻侯,金印紫绶,以赏有功。功大者食县,小者食乡、亭,得臣其所食吏民。”其后,历代多沿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辟仗使

    使职名。唐朝左右羽林、左右龙武、左右神武六禁卫军置,以宦官充任,监视刑赏,奏察违谬,犹藩镇之监军使。宪宗元和十三年(818)出印二纽赐之,俾专诸军事务。

  • 太史院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,有太史令等官七员,掌天文历数之事; 武宗至大元年(1308) 升令从二品,设官十员;仁宗延祐三年(1316)升令正二品,设官十五员; 后定置院使五员,正二品

  • 撰达

    即“壮达”。

  • 四川行省

    见“四川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
  • 稽察宗人府衙门

    即“稽察宗室御史处”。

  • 副总兵

    官名。明朝置,为武臣职,位总兵下。无品级,无定员。皆以公、侯、伯、都督充任。总镇一方者为镇守,独镇一路者为分守,与主将同守一城为协守。出征时,总兵官总镇正兵,副总兵分领奇兵。武官名。明置,为总兵的副职

  • 官照

    捐官之执照。清制,凡由捐纳而得官位者,由吏部发一执照,以为凭证。亦称“部照”。

  • 俸饷房

    清朝八旗中掌支俸饷之机构。设参领,满洲、蒙古、汉军八旗每旗各一人,共二十四人。章京,每旗各二人,共四十八人。骁骑校,每参领下一人,即满洲四十人,蒙古十六人,汉军四十人,共九十六人。

  • 泽虞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,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泽虞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外膳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外膳上士属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