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会同四译馆

会同四译馆

官署名。清朝礼部所属之机构。顺治元年 (1644) 置会同、四译二馆。会同馆隶礼部,以主客司满、汉主事提督馆事。四译馆隶翰林院,以太常寺汉员少卿兼摄馆事,立回回、缅甸、百夷、西蕃、高昌、西天、八百、暹逻八馆,以译贡使文字。乾隆十三年 (1748) 将四译馆併入礼部会同馆,遂用今称。掌理接待各国贡使之事,督治馆舍供给,晏享颁赏,翻译外国文字。设礼部郎中一人兼鸿胪寺少卿衔为主官。继又增设满洲稽察大臣二人摄馆事。下设汉大使一人,序班汉二人,通事十二人,及经承等官佐治。改八馆为西域、八夷二馆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裁。


官署名。清代设此官署。负责接待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,以及语言文书的翻译工作。清初,会同馆与四译馆分立,会同馆掌接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,四译馆掌语言和文书的翻译。乾隆十三年二馆合并,称会同四译馆。设满汉稽察大臣二人,提督馆事兼鸿胪寺少卿一人,掌治宾客,谕言语。汉大使一人,正九品。正教、序班汉二人,朝鲜通事官八人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礼部·会同四译馆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第九表》,《清通典·职官三·礼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黄门丞

    官名。北魏、北齐置,为中黄门令副贰。由宦官充任。

  • 虎枪营总领

    官名。清朝虎枪营之长官。定员六人,分属上三旗,每旗二人。于一品至五品大臣、官员内特简,或由虎枪营总统选拟引见补用。在虎枪营总统率领下,掌辖虎枪兵,以备扈从。

  • 河南府通判

    见“河南府”。

  • 宁夏护军使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在民国初年沿用清代旧制仍设宁夏将军,依照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三月二十二日制定的《宁夏将军组织行政公署暂行章程》规定,宁夏将军兼辖满蒙各旗事务,置总务厅,分设蒙旗、文牍、会计、庶务四

  •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民匠等户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秩正三品,隶中政院,掌皇后中宫钱粮造作,设于成宗大德三年(1299)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同知、副总管各一员。下辖大都、翼宁、南阳、唐州、河南府路四所管民提举司,秩从五品,领十一处提领所。

  • 前军大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末置。统率前军。《魏书·出帝平阳王纪》: “以斛斯椿为前军大都督,寻诏椿镇镇虎牢。”

  • 候缺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任用官员之方法。官员赴吏部报到听候选用,选定后,赴各该指定处所候补,等候补授实缺。参见“候补”。

  • 校理

    官名。唐朝始置,为弘文馆、集贤殿书院之属官,亦称“校理官”。掌校刊典籍之错谬。玄宗开元七年(719)始设于弘文馆,八年,丽正修书院(集贤殿书院前身)亦置,无常员,多以他官兼。德宗贞元八年(792)罢集

  • 验看

    选官制度之术语。清制,吏部所选之官员,如不引见皇帝,则由特派之王大臣共同传见,以考察其年力是否胜任,称验看。

  • 中书省直省舍人

    官名。元至元七年(公元1270年)置,员额二人,后增至三十三人,掌奏事给使差遣之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