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侍读

侍读

官名。北魏始置,侍从皇帝读经。西魏亦置为王公官属。北齐皇帝、北周太子、王公皆置。南朝齐置为诸王官属,梁太子、王侯俱置,均因人而设,不常置。唐朝于东宫置此官,无常员,为太子讲导经学。玄宗开元(713—741)初,十王宅引辞学工书者入教诸王,亦称侍读。宋以后定制,以学士、侍从有学术者充任,掌进读书史,讲释经义,备顾问应对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正七品。时东宫官属亦置。明朝翰林院置,员二人,正六品,掌讲读经史。建文 (1399—1402) 改制后曾与侍讲、侍读等入文翰馆。成祖即位,复旧制,并特简侍读、侍讲等参预机务,谓之内阁。清沿明制。顺治元年 (1644)置于翰林院,掌撰著记载。十五年增至三人,俱汉员。康熙九年 (1670) 增满官三人。雍正三年 (1725) 升从五品。乾隆五十年 (1785) 定制满官二人,汉官三人。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各增一人,升正五品。宣统元年 (1909) 再升从四品。清内阁亦置,顺治元年置满官十人,蒙古、汉军、汉各二人,秩正六品,掌校对。


官名。其职务是帮助皇帝读书或给皇帝讲学。宋和明清皆置侍读,也置侍读学士,见《宋史·职官二·翰林学士院·翰林侍读学士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馆人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郑、战国滕国等置、掌理馆舍接待宾客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 “敝邑馆人之属也。”杜预注: “守舍人也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 “孟子之滕,馆于上宫。有业履于牖上,馆人求之弗得。”

  • 乌克逊达

    满语。汉译为“族长”。

  • 锻工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金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下设锻工中士、锻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将军大夫

    春秋战国大夫出任将军职者。《管子·立政》: “将军大夫以朝。”宋翔凤注: “将军大夫,是大夫为将军,乃上大夫也。《墨子》亦有将军大夫之名。”

  • 群牧所使

    官名。金朝在各群牧所置使一员,从四品,副使一员,从六品。掌检校群牧畜养蕃息之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》。

  • 辅师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宋明帝泰始四年(468) 改辅国将军置,后废帝元徽二年(474) 复称辅国将军。参见“辅国将军”。

  • 泰皇

    传说中的古帝王名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古有天皇,有地皇,有泰皇,泰皇最贵。”注:“《索隐》按: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,当人皇也。而《封禅书》去‘昔者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’,盖三皇以前称泰皇,一云泰皇,

  • 尚膳大夫

    散官名号。明洪武十年(1377)置,以授光禄司卿中庖人出身者。三十年改司为寺,官制仍旧。

  • 少府令

    官名。即少府监,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分太府寺为少府监,置监、少监,寻改监为令。参见“少府监”。官名。隋炀帝改少府监为少府令,唐武德初复为少府监。

  • 内苑使

    官名。即“内园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