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功爵

军功爵

即用来奖赏军功的爵位,春秋战国时已有,而秦国最完善,汉沿其制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爵,一级曰公士,二上造,三簪袅,四不更,五大夫,六官大夫,七公大夫,八公乘,九五大夫,十左庭长,十一右庶长,十二左更,十三中更,十四右更,十五少上造,十六大上造,十七驷车庶长,十八大庶长,十九关内侯,二十彻侯。皆秦制,以赏功劳。彻侯金印紫绶,避武帝讳,曰通侯,或曰列侯。”这就是秦汉“二十级爵”。汉武帝重视军功,又置《武功爵》十一级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请置赏官,命曰武功爵。”注:“《集解》瓒曰:《茂陵中书》有武功爵:一级曰造士,二级曰闲舆卫,三级曰良士,四级曰元戎士,五级曰官首,六级曰秉铎,七级曰千夫,八级曰乐卿,九级曰执戎,十级曰左庶长,十一级曰军卫。此武帝所制以宠军功。”


因军功而赐给的爵位。春秋时代,齐、楚、晋、秦诸国即已建立因军功赐爵的制度。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,改革军功爵制是其变法的主要内容。商鞅允许平民甚至奴隶和罪犯立军功即可获得爵位,并确定了赏赐军功爵的办法,即根据从军者建立的功劳,经过评议,依其功劳的大小及是否属实,然后赐给不同的爵位和土地财物。爵位的名称则有沿袭秦前期者,亦有袭用山东各诸侯国的爵称者。不过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称公而不称王,按照西周爵制公侯同级,所以其时不会有侯爵。秦国以侯为最高爵位的二十级军功爵,可能是秦统一六国后,最早也是在秦称王以后建立的,以级多者为高。其名称和等级如下:二十级,彻侯;十九级,关内侯;十八级, 大庶长; 十七级, 驷车庶长; 十六级, 大良造; 十五级, 少良造;十四级,右更;十三级,中更;十二级,左更;十一级,右庶长;十级,左庶长;九级,五大夫;八级,公乘;七级,公大夫;六级,官大夫;五级,大夫;四级,不更;三级,簪褭;二级,良造; 一级, 公士。其中第七级公大夫以上属于高爵,第六级官大夫以下属于低爵。高爵实际上是官员的爵位,低爵则是一般吏民的爵位。凡属高爵,其爵位越高,则待遇愈丰,至彻侯并可有封地而食租税。低爵也并非毫无意义,凡获得爵位即具有一定政治地位, 可以获得减刑、缩短服役期限和免除兵役,徭役。汉承秦制, 沿用二十等爵, 唯改大良造为大上造,少良造为少上造,良造为上造。高爵比秦上提一级,即第九级以上为高爵,第八级以下为低爵,当时称之为民爵。惟自西汉中期以后,朝廷滥赐滥卖军功爵,使军功爵与奖励军功毫无联系。此后军功爵除了第十九、二十两级即关内侯与列侯还拥有实际的政治地位外,其他各级,特别是八级以下的民爵,已蜕变为无实际价值的虚衔。东汉时期由于察举、征辟任官制度的推行以及募兵制的实施,军功爵已与任官、服役毫无关系,十八级以下的军功爵实际上趋于衰亡。惟关内侯与列侯作为侯爵仍被作为封赐大臣和贵族之用。后来由于皇帝的滥封侯爵,侯爵不断增多,土地、人户不敷封赏,于是又在列侯中分为县侯、乡侯、亭侯三种,县侯仍食县,乡侯、亭侯则惟食一乡、一亭的租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宫姬

    宫中女官的泛称。《后汉书·皇甫规传》:“前世尚遣匈奴以宫姬,镇乌孙以公主。”注:“元帝赐呼韩邪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也。武帝以江都王建女细君妻乌孙王昆莫为夫人也。”

  • 玉府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保管王室金玉珍宝兵器的收藏,供应礼服玉饰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玉府,上士二人,中士四人,府二人,史二人,工八人,贾八人,胥四人,徒四十有八人”,“掌王之金玉玩兵器

  • 五京道

    辽行政区划。会同元年(公元938年)置上京道、南京道,并改旧南京道为东京道。统和二十五年(公元1007年)置中京道,合称五京道。(1)上京道,治所在上京临潢府(今辽宁省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),辖临潢府及

  • 骑督

    官名。军中统帅骑兵的中级军官。《资治通鉴。魏元帝景元元年(260)“骑督成倅”,胡三省注“骑督,督骑兵。”《三国志·钟会传》: “悉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官,为太后发丧于蜀朝堂。”魏晋以来,中

  • 太祝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常寺所属有太祝署,置令及丞,掌郊庙赞祝,祭社衣服等事。隋沿置,唐宋金诸代不置太祝署但置太祝,直隶于太常寺,唐太祝掌出纳神主,祭祀时跪读祝文,太常卿省视祭祀之牲合格,则牵以授太官。宋太祝掌祭

  • 司仆

    官名。即刑部都官司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都官。

  • 右屯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右领军府为右屯卫,置一员为长官,正三品,总其府事,并统诸鹰扬府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右威卫大将军。五代后周太祖广顺二年(952)复名右屯卫大将军。宋朝沿置,为环

  • 郎中将

    官名,汉置,掌领兵千人,或征伐,或驻守,或以此身分出使。《汉书·西南夷两粤传》:“乃拜(唐)蒙以郎中将,将千人……从巴苻关入……使相如以郎中将往谕,皆如南夷,为置一都尉,十余县。”

  • 主客司马

    官名。高昌国主客部次官,协助主客长史处理本部事务。如被派遣到诸城相监检校,则称“城令”。

  • 骍马田官

    官名,汉置,掌屯田的军官。骍马,在玉门东北。见《居延汉简·释文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