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卫都指挥使
官名。元至元十六年(公元1279年)置, 为京城侍卫军之一,属枢密院。掌宿卫扈从,并兼屯田事务。国有大事则调度之。秩正三品,以都指挥使为主官,员额三人;下设副都指挥使二人,秩从三品,佥事二人,秩正四品,经历二人,秩从七品;知事二人,承发架阁照磨一人,俱从八品;令史七人,译史、通事、知印各一人。所辖有镇抚所一,行军千户所十,弩军千户所一,屯田千户所二,又设门尉二(平则门、顺城门各一),教官二(蒙古字教授、儒学教授各一)。
官名。元至元十六年(公元1279年)置, 为京城侍卫军之一,属枢密院。掌宿卫扈从,并兼屯田事务。国有大事则调度之。秩正三品,以都指挥使为主官,员额三人;下设副都指挥使二人,秩从三品,佥事二人,秩正四品,经历二人,秩从七品;知事二人,承发架阁照磨一人,俱从八品;令史七人,译史、通事、知印各一人。所辖有镇抚所一,行军千户所十,弩军千户所一,屯田千户所二,又设门尉二(平则门、顺城门各一),教官二(蒙古字教授、儒学教授各一)。
官名。南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(550),侯景自加宇宙大将军,都督六合诸军事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职官。定都天京(今江苏南京)后设。为天京育才馆(一说天才书院)之教读官,分正、副。掌教授各官子弟和王府中人员。除京城外,各郡亦置有正、副育才官,派进士充任。凡“达士”(即文进士)举为王府
①汉朝西域副校尉简称。②散官名号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武散官,自正六品至从九品为昭武、振威、致果、翊麾、宣节、御侮、仁勇、陪戎八校尉及八副尉,其上阶为校尉,下阶为副尉。后代沿此制。宋朝有进武、
官名。唐朝内官,高宗龙朔二年 (662)置二十员,正八品,位同采女; 咸亨二年 (671)废。内命妇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置侍栉二十人以代采女,秩正八品。咸亨二年(公元671年)复旧。
周朝行政区划名称。王城之外百里以内,分为六乡,每乡设一大夫管理政务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。”
也称商务官,为驻外使馆员,有时由领事兼,有时单设,掌管有关商民和贸易事。如清代驻外使馆有商务委员一人,即属此类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·外务部·二等出使大臣》。
官名。新莽置。新莽末年社会动乱,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,故临时设置养澹官,名为禀给之。
官名。明朝于江西、陕西等省间设。为所在省布政使佐官左右参政、参议的分道之职,以其中一人担任,督理攒造赋役黄册及鱼鳞图册等事。专职道员名。明代于江西、陕西等省设,以布政司右参政或右参议任之,辅助布政使处
官名。《周礼》冬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铸造乐钟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: ”凫氏为钟。”官名。周及周以前设此官,负责制钟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·凫氏》:“凫氏为钟。”
①官名。即“牙门将”的省称。②麴氏高昌国官员议事处所。《周书·高昌传》:“官人虽有列位,并无曹府,唯每旦集于牙门评议众事。”③官员办公府署的别称。即衙门。《北史·宋隐传》:“(宋世良为清河郡太守,)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