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北大王院

北大王院

官署名。辽朝置,属北面官。亦称“北王府”、“北大王府”,分掌部族军民之政。天赞元年(922), 太祖阿保机以迭剌部强大难制, 析其为五院、六院二部,各设夷离堇统之,太宗会同元年 (938),改二院夷离堇为大王,因此,五院部在朝称北大王院。简称“北院”。


官署名。辽代设北面官、北院大王、知北院大王事等官,分掌部族军民之政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北大王院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閤门承旨

    官名。唐末五代置。百官从东西上閤门入殿庭,以其承传旨意。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(940),令别定其名。

  • 都尉司

    官署名。①亦简称都尉。金朝置。直属枢密院。设于哀宗正大(1224—1231)间。原为总领司,后更名。长官为都尉,秩正四品,以曾秉帅权者充任,不受地方帅府行院统辖。天兴元年(1232)设都尉司多达十四个

  • 酒坊副使

    官名。宋朝改内酒坊副使置,属东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七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废。

  • 太子备身幢主

    参见“太子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太和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

    即“太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”。

  • 盐司

    清朝盐运使之别称。

  • 契丹军

    元代辽东的乡军之一,不出戍其他地方。

  • 礼部右侍郎

    官名。明、清礼部之副长官。明朝始设,一人,正三品,与左侍郎同佐尚书掌部务。清沿明制,定满、汉各一人,从二品。宣统三年 (1911),礼部改为典礼院,遂废。详“礼部左侍郎”。

  • 提点所

    宋朝主管官员带“提点” 衔的各种机构简称。为提点在京寺务所、提点中太一宫所、提点建隆观所等。

  • 宝泉局四厂大使

    官名。清朝户部宝泉局所属四厂之主官。东、西、南、北四厂设满洲大使四人,掌理各厂鼓铸事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