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赞军事
官名。南宋御营使、都督、宣抚使的高级属官,参预谋划军事。
军事幕职名。宋御营使、都督、宣抚等所属高级军事幕职,掌参预军事谋划。
官名。南宋御营使、都督、宣抚使的高级属官,参预谋划军事。
军事幕职名。宋御营使、都督、宣抚等所属高级军事幕职,掌参预军事谋划。
金代签发汉人为兵的制度。见“汉军(2)”。
① 官制用语。指定员即正员以外之官。如南北朝之员外散骑常侍、员外散骑侍郎。隋朝因之。唐武则天时置二千余人,皆用势宗亲戚,给俸禄,使厘务,至有与正员争事相殹者。后罢员外官厘务。②南诏官,位大军将下,犹唐
官名。即太史令。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所属畅春园之主管官。掌理畅春园及附近恩佑寺、恩慕寺、圣化寺、西花园、虎城等处事务。乾隆二十九年(1764)设,由皇帝特简,无员限。
官名。清朝乐部和声署 属官。乾隆 七年(1742)设,一百四十人,皆为鼓手及乐工。分署殿廷朝会乐律及舞仪之事。
官署名。元朝设的负责铸造钱币、印制交钞的官署。见《元史·百官八·诸路宝泉都提举司》。
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行军都部署司监治官。临时委任,收兵卸职,仍回本任官。
清朝布政使之别称。
官名。①战国秦置,职掌选拔人才,主管赏罚爵禄。《吕氏春秋·孟夏纪》: “命太尉赞杰俊,遂贤良,举长大,行爵出禄,必当其位。”②西汉初为武将最高称号之一,秩万石。有兵事则设,事毕即省。担任临时性的高级军
官名。即太常少卿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太常少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