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右卫将军

右卫将军

官名。三国魏元帝咸熙二年(265) ,司马昭卒,司马炎即晋王位,分中卫将军为左、右卫将军,以赵序任此。掌佽飞虎贲及前驱、由基、强弩三部司马,属下还有虎贲、羽林、上骑、异力、命中虎贲等五部督,负责宫禁宿卫。西晋初,属中军将军,后属领军将军(中领军)。为禁卫军主要统帅之一,权任很重,多由皇帝亲信之人担任。员一人,四品。与领军、护军、左卫、骁骑、游击等六将军合称为六军。十六国前秦、北燕、南燕亦置。南朝宋四品。南齐高帝建元二年(480) 诏,二卫将军每晚留一人宿直宫中。南朝后期,此职亦统兵出征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十二班,陈三品、秩二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二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三品,孝明帝正光元年(520) 改为员二人。北齐时为右卫府长官,员一人,三品。掌右厢,与左卫将军共主朱华阁以外禁卫事务,各有武卫将军二员以协助其理事。隋初,为“十二卫”中的右卫副长官,员二人,从三品,协助右卫大将军掌宫掖禁御,督摄仗卫。炀帝大业(605—618)初,改左、右卫为左、右翊卫,此职改为右翊卫将军。唐复置,仍为右卫副长官,从三品。佐右卫大将军统领宫廷禁卫之法令,以督其属之队仗,而总诸曹之职务。非上日,以其一人押仗,若阙,则以中郎将代之,掌贰上将军事。宋朝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以宗室为之,亦为武臣赠典,或为武官责降散官。北宋前期为三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降为从四品。辽朝沿置,属南面官。位左卫将军下,无实职。


将军名,三国魏时司马炎分中卫将军为左卫将军和右卫将军,掌佽飞、虎贲及前驱、由基、强弩三部司马,以及虎贲、羽林、上骑,异力等五部督,负责宫禁宿卫。西晋沿置,初属中军将军,后属领军将军,为禁卫军统帅之一。其后十六国前秦、南燕、北燕、南朝宋、齐、梁、陈,北朝北魏、北齐皆置。隋炀帝改左、右卫将军为左右翊卫将军。唐复为左右卫将军,右卫将军为右卫副长官,从三品,佐右卫大将军统领宫廷禁卫政令,总掌诸曹职事。宋、辽也置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、《隋书·百官志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十六卫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录疏

    见“录书”。

  • 卫佐

    隋十二卫、唐十六卫及东宫诸率府录事参军事及仓、兵、骑、胄等曹参军事通称,并为美职。

  • 户部提举管干官

    见“户部提举管勾官”。

  • 环卫官

    官制用语。又称“南班”。北宋承唐制,置左右金吾卫上将军、大将军、将军、中郎将、郎将,左右卫上将军、大将军、将军、中郎将、郎将,左右骁卫上将军、大将军、将军,左右武卫上将军、大将军、将军,左右屯卫上将军

  • 太子中舍人

    东宫属官。亦简称太子中舍、中舍人、中舍。秦、汉有太子舍人,在东宫更直宿卫,西晋武帝咸宁四年(278),置中舍人四员,六品,选舍人中才学俱佳者为之,与太子中庶子共掌东宫文翰,侍从规谏太子,纠正违阙,傧相

  • 冠军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置,三国魏、吴沿置。西晋时领有营兵,《晋书·汝南王亮传》: “征亮为侍中、抚军大将军,统冠军。步兵、射声,长水等营。”魏、晋皆三品。十六国后赵、前秦、后燕、南燕、

  • 公中缺

    清朝官缺之一种,属八旗官缺。即公中佐领之额设者,由八旗应用人员内通行拣选任命。参见“公中佐领”。

  • 中药藏局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置。东宫诸局之一,设丞。官署名。梁置,掌储供宫中药物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·舍人》。

  • 弘文馆判馆事

    官名。见“弘文馆馆主”。

  • 左更

    爵名。战国秦置。为二十等爵第十二级。秦汉沿置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颜师古注: “更,言主领更卒,部其役使也。”参见“二十等爵”。爵名,秦汉二十级爵的第十二级为左更。更言主领更卒,部其役使。见《汉书·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