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署郎
官名。东汉光禄勋属官右中郎将所主郎官统称,包括中郎、侍郎、郎中,皆无员。
官名,汉置,其长官为右中郎将,俸比二千石。右署郎包括:中郎,俸比六百石;侍郎,俸比四百石;郎中,俸比三百石。除议郎外,郎官皆掌值班护卫诸殿门,出充车骑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光禄勋》。
官名。东汉光禄勋属官右中郎将所主郎官统称,包括中郎、侍郎、郎中,皆无员。
官名,汉置,其长官为右中郎将,俸比二千石。右署郎包括:中郎,俸比六百石;侍郎,俸比四百石;郎中,俸比三百石。除议郎外,郎官皆掌值班护卫诸殿门,出充车骑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光禄勋》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九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末三国初置,掌征伐。南朝宋、北魏、隋初皆置,但品位比以前低,为九品。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慎刑司主官。额设二人。掌司事。
官名。即“录勋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官署名。宋朝初年,差京朝官掌河北市籴粮草。其后,以转运使兼领。后置河北籴便司专领其事,设提举或勾当官一员掌之。哲宗绍圣三年(1096),复令转运司兼领。元符三年(1100),复置。徽宗大观元年(110
年俸五十石粮谷的官员。战国秦国置。《韩非子·定法》: “商君之法曰: 斩一首者爵一级,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。”
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宦官。掌用竹编食器供应祭祀燕享等所需的食物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笾人,奄一人,女笾十人,奚二十人”,“掌四笾之实”,“凡祭祀,共其笾荐羞之实。丧事及宾客之事,其共荐
罕见的能干之臣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思王植传》:“《书》曰:有不世之君,必能用不世之臣;用不世之臣,必能立不世之功。”
官名。西汉武帝置,掌西域诸屯田。自张骞通西域,李广利征伐大宛后,轮台、渠黎皆有屯田卒数百人,置使者、校尉领护,以给外国使者。后车师、乌孙、焉耆等国皆有屯田,亦以校尉领之。宣帝神爵二年(前60)置西域都
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州行政的长官。《礼记·内则》: “州史献诸州伯,州伯命藏诸州府。”官名。也称“州长”,掌其州的教治政令等。《礼记·内则》下:“州史献诸州伯,州伯令藏诸州府。”管辖一方或若干部族的诸
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洪武十七年(1384)置,设令一人,正七品,丞四人,从七品,小内使十五人。二十八年改置太监一人,正四品,左、右少监各一人,从四品,左、右监丞各一人,正五品,典簿一人,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