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令

司令

官名。隋朝始置。高祖开皇二年(582) 置为宫廷内官尚宫属官,员三人,视勋品,掌图籍法式,纠察宣奏。金沿置,为典卫司、宫苑司、惠民司诸司长官,各一人,正七品至从六品。元朝置于御香局、掌薪司、供膳司、上都惠民司、各营缮司及广谊司,各一至二人,品秩同金制。盐场亦置,各一人,从七品,掌办盐务。明洪武三年(1370)于察言司、磨勘司置,一、二人不等。十年改通政使。十四年复置。二十年再罢,改大理寺卿。又,十七年曾设稽疑司,置一人,正六品,掌卜筮。旋罢。茶马司内正司亦置。


(1) 宫中女官名。隋文帝时置,员额三人,为尚宫的属官,掌图籍法式。(2) 元代时盐场每场设司令一人,相当于金代的盐场管勾和明清时期的盐课司大使。(3) 辛亥革命期间,起义各地区军政分府的首长有称总司令的,各县也有以司令为长官的。民国时期为高级军官之称,统辖各司令者为总司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提举仓场司

    官署名。金宣宗贞祐五年(1217)置。主管仓、场出纳公平及不使亏败。设使、副使领司事,秩从五品、从六品。初由吏部辟举,后由尚书省拟。下设监支纳官十六员,秩八品,以年六十以下廉于人充任。官署名。金置,掌

  • 左尚署令

    官名。即左尚令。

  • 弘训太仆

    官名。南朝宋置,为后废帝明恭三太后弘训宫三卿之一,掌太后宫车马,职比太仆。王琨曾任此职。见《南齐书·王琨传》。

  • 荫补

    官制用语。又称任子、世赏、恩荫。宋朝重要入仕途径之一。文武官五品以上、带职官六品以上,其子弟、本宗及异姓亲属、门客等皆可补官。有圣节荫补,每年逢皇帝诞辰一次; 大礼荫补,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; 致仕荫补

  • 旗官

    陆军相当官。设于团本部,由中尉或少尉充任,员额一人,掌军中旗帜。

  • 代本

    见“戴琫”。

  • 只哈赤八剌哈孙达鲁花赤

    官名。元世祖至元十三年(1276)设,掌管上都东凉亭行宫(蒙古名为“只哈赤八剌哈孙”,意为“渔者之城”)。仁宗延祐二年(1315),改为尚供总管府。

  • 同知州事

    官名。辽朝刺史州官员,在刺史下。

  • 左当户

    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四贵姓中的兰氏充任。

  • 流外七班

    官职等级制度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置。乡品不及二品的寒士所任官职,自皇弟皇子府长兼参军至郡公国典书令,分为七班,即七个等级,以班多者为上,多为较低级的僚佐。由此方能升入流内十八班之第一班。陈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