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夏官

夏官

①官署名。(1) 西魏、北周夏官府简称。(2) 兵部别称。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至中宗神龙元年(705)兵部改名。后代即沿用以称兵部或其首长。(3) 太平天国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以天、地、春、夏、秋、冬定名,夏官即兵部。②官名。(1) 传说颛顼氏所置五官之一。参见“春官”。(2) 《周礼》六官之一。《周礼·夏官·序官》: “乃立夏官司马,使率其属而掌邦政,以佐王平邦国。”参见“天官”。(3) 明初四辅官之一。参见“春官”。(4) 太平天国兵部正、又正、副、又副之官统称。(5) 太平天国朝内官夏官正丞相、夏官又正丞相、夏官副丞相、夏官又副丞相。又,女官中朝内官所置夏官正、副丞相,亦称。


官名。1、黄帝时有春夏秋冬中五官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官名皆以云命,为云师。”注:“《集解》应劭曰:黄帝受命,有云瑞,故以云纪事也。春官为青云,夏官为缙云,秋官为白云,冬官为黑云,中官为黄云。张晏曰:黄帝有景云之应,因以名师与官。”

2、周朝以司马为夏官,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之一,掌军政、军赋,佐王平邦国。见《周礼·夏官》。

3、唐朝武则天改兵部尚书为夏官。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兵部》:“尚书一人,正三品;侍郎二人,正四品下。掌武选、地图、车马、甲械之政。”注:“(武则天)光宅元年,改兵部曰夏官。”

4、唐朝司天台有夏官。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司天台》:“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、中官正,各一人,正五品上;副正各一人,正六品上。掌司四时,各司其方之变异……元日、冬至、朔望朝会及大礼,各奏方事。”

5、明初为四辅官之一。《明史·职官一》:“(洪武)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,遂罢中书省。九月置四辅官,以儒士王本等为之。以王本、杜祐、龚斅为春官;杜斅、赵民望、吴源为夏官,兼太子宾客。”

6、官署名,为夏官府的简称。西魏、置天官、地官、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六府,以大司马卿为长官,夏官府都上士为佐,主军政、官员迁调、军用库藏及牲畜车辆,掌征伐、统兵宿卫和练兵讲武。北周沿置,隋文帝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主客郎中

    官名。魏晋南北朝与“主客郎”互称,为尚书省主客曹长官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改司蕃郎置,为礼部主客司长官,员一人,从五品上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名主客大夫,咸亨元年(670) 复故。五代沿置。

  • 中宫私府丞

    官名。东汉属大长秋。为中宫私府令副贰,员一人,以宦者任之,秩三百石。协助私府令主管皇后宫中所藏币帛诸物,及裁衣被补浣者。官名,汉置,秩三百石,由宦者担任。佐令掌中宫私府诸事、物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四·

  • 云州宣谕招抚使

    官名。又称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。辽圣宗统和四年 (986) 以节度使韩毗哥、翰林学士邢抱朴充任,抚慰山西州县。

  • 水衡都尉丞

    官名。属水衡都尉,员五人,秩六百石, 助水衡都尉掌上林苑。 东汉时水衡都尉仅立秋䝙刘之日暂置,事讫乃罢之。官名,汉置,共五人,掌佐水衡都尉主上林苑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,参看《水衡都尉

  • 奉车郎

    官名,汉置,乘舆法驾掌御。《后汉书·舆服上》:“乘舆法驾,公卿不在卤簿中。河南尹、执金吾、洛阳令奉引,奉车郎御,侍中参乘。”官名。西汉设置,属光禄勋。掌奉行皇帝车舆。《汉书·文帝本纪》:“奉天子法驾迎

  • 油漆作

    明朝内府所属机构,隶内官监,设宦官进行管理。掌油漆,与木作、瓦作、东行作等共同负责营造宫室、陵墓,并铜锡妆奁、器用等事。

  • 判水部司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见“水部司”。

  • 牙官

    官名,即副武官。《资治通鉴》唐代宗广德二年:“子仪使牙官卢谅至汾州。”注:“节镇州府皆有牙官、行官,牙官给牙前驱使,行官使之行役出四方。自五季以后,诟笃武臣率曰牙官。”牙通衙,参看“衙官”条。

  • 刑部左侍郎

    官名。明清置,详见“刑部侍郎”。

  • 掌乐大夫

    官名,王莽置,掌伎乐等。《后汉书·桓谭传》:“莽时为掌乐大夫,更始立,召拜太中大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