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学研究院

大学研究院

高等教育机关。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于民国二十三年(公元1934年)公布《大学研究院组织规程》,研究院分文科研究所、理科研究所、法科研究所、教育研究所、农科研究所、工科研究所、商科研究所、医科研究所。凡具备三个研究所以上者,始得称研究院。大学可以设研究院,独立学院可以设研究所。研究所下设若干学部。研究期限为两年。民国三十五年(公元1946年)教育部公布《大学研究所暂行组织规程》将原来的研究院与各部取消,仅设立研究所,与各学系结合,并依学系的名称为研究所的名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知南院枢密副使事

    官名。辽朝置为南面官,南枢密院官员,在同知南枢密院事下。官名,辽朝置,佐南院枢密使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,凡契丹人民皆属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乡约

    明清州县地方乡里之职役。其时各大村镇,每村地分数甲,数十百家。每甲之中又分某乡、某排。一排之中有排甲稽察,一乡之中设乡约约束。专司传达政令,调解纠纷。明清时乡中小官,由知县任命,掌传达政令,调解纠纷。

  • 治头大祭酒

    东汉末张鲁五斗米道政权官名。《三国志·张鲁传》:“其来学道者,初皆名鬼卒。受本道已信,号祭酒,各领部众,多者为治头大祭酒。”“不置长吏,皆以祭酒为治。”官名,东汉末年张鲁置,为五斗米教的行政官员。《三

  • 第三领民酋长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唐朝人修史时,因避讳改称“第三领人酋长”。授予依附北魏政权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,未被列为中央政权的正式官职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,皆未载此职品阶。北魏末期

  • 都御史

    官名。明朝都察院长官。洪武十四年(1381)罢御史台置都察院,设左、右都御史各一人,俱正二品。掌纠劾百官,辨明冤枉,提督各道监察御史,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。后有以尚书,侍郎等官加都御史或副都御史、佥都御

  • 和硕额驸

    清朝皇帝妃嫔所生女及皇后抚养之女封和硕公主。其夫为和硕额驸,秩视超品公。详“额驸”。官名。清制,妃所生的皇帝女儿及中宫抚养的女儿称和硕公主,其夫婿称和硕额驸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公主额驸》。参看“和硕

  • 管带

    官名。清末新编海军、陆军中设。设于海军者,为一舰之长; 设于陆军者,为一营之长。军官名。1、清朝陆军队长称管带。清末新军陆军编制为军、镇、协、标、营、队、排,队长称管带,步、马、工程、辎重、交通、

  • 市港务局

    市政府的属局之一。国民党政府规定,若市因实际需要,得增设港务局,将工务局办理的河道、港务及船政管理事项划归该局管理,主官为局长。

  • 次傅

    少傅之别称。

  • 织彩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织下大夫织彩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