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郡
汉朝郡级政区等级。元帝建昭二年(前37 )规定,户十二万以上为大郡。大郡军政长官官秩较一般郡为高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 “益三河[大]郡太守秩。户十二万为大郡。”
汉朝郡级政区等级。元帝建昭二年(前37 )规定,户十二万以上为大郡。大郡军政长官官秩较一般郡为高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 “益三河[大]郡太守秩。户十二万为大郡。”
杂号将军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掌守城门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莽闻之,大惧,乃拜其党亲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……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,皆勒兵自备。”
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侍君王沐浴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 “僖侯浴,汤中有砾,僖侯曰: ‘尚浴免则有当代者乎? ’”官名。秦置,掌沐浴之事,属少府。汉以后不设。
官名。北齐置,为左龙署次官。
官名。北齐置,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从八品上。武官名。北齐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从八品上。
吏部郎官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吏部郎为小选、为省眼”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》说:“至于铨选,其制不一,凡流外、兵部、礼部举人,郎官得自主之,谓之小选。”
官名。北齐置供府署,属光禄寺,掌供御衣服玩弄之事。设令及丞为正副主官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属官,掌各种豆类的收藏和保管,下设豆仓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
道官名。明清置,属道录司。秩从六品,左右各一人。
金、元以后对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中掌管案牍、管辖吏员,并协助长官处理政务官员之统称。与主官、属官、堂上官相对而言。金、元时遍设于各级衙门,包括经历、都事、主事、知事、典簿、照磨、管勾(以上为从五品至九品)
官名。清代有西宁办事大臣(或称青海办事大臣),驻于甘肃西宁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初年改称青海办事长官,管辖青海全境的军政、民政、司法、外交等事务。其官署组织,比照都统府编制;分科办事和人员数额均由办事长官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