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子少师

太子少师

官名。东宫三少之首。西晋惠帝永熙元年(290) 始置,与太子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少傅、少保并号六傅,掌辅导太子,三品。然不常设。东晋、南朝省师、保,唯置二傅。北魏、北齐仍置,掌训导辅翊太子,无具体职司,东宫属官皆隶太子詹事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二品上,二十三年改三品,北齐因之。隋、唐、五代沿之,多为安置退免大臣的闲职或用作加官、赠官,皆无官属。隋正三品,唐从二品。唐玄宗先天元年(712)曾诏开府,置令、丞各一员,隶詹事府,寻罢。北宋初东宫三少皆为执政的致仕官,唯太子少师非经顾命不授。真宗天禧四年(1020)太子同听政,始以宰相兼任,真授为东宫官,从二品。以后不置。南宋复以宰相兼太子少师、少傅。辽朝有东宫三师府,金朝有宫师府,皆置三师、三少,掌保护东宫,训导太子,金三少正三品,领詹事院、三寺、十率府等。元不常置。明初为东宫大臣,以朝臣兼任,掌辅导、教谕太子,不列于詹事府,无定员、无专授,后为勋戚、大臣的加官、赠官,与辅导太子无关。正二品。清朝亦无职掌、无员额、无专授,作为兼官、加官、赠官。大臣多以庆典得之。正二品。


官名。为辅佐太子的官。《通典》说:“师保二傅,殷周已有。”西晋曾设此官,东晋不置。北魏、北齐、隋、唐、宋历代多沿置。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东宫官》:“少师、少傅、少保,各一人,从二品。掌晓三师德行,以谕皇太子。奉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。自太师以下唯其人,不必备。”清代中叶以后虽无太子,但太子三太三少作为加衔保留,且视为荣典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六傅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二·东宫官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师傅保加衔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先登校尉

    官名。东汉末孙策置。韩当自别部司马迁此,授兵二千、骑五十匹,随从征伐。官名,东汉末年孙坚置,掌领兵征战。位低于将军高于司马、都尉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韩当传》:“韩当……为别部司马。及孙策东渡,从讨三郡,

  • 石工

    官名。主管玉器石磬等器物制作的官员。一说为殷朝官名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天子之六工,曰土工、金工、石工、木工、兽工、草工,典制六材。”郑玄注:“此亦殷时制也”,“石工,玉人、磬人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玉

  • 兵曹参军

    官名。即兵曹参军事。官名。北齐在各州设兵曹参军,为州官的佐吏;唐朝在各府、卫设兵曹参军。掌管军防的烽火、驿马传送、门禁、田猎、仪仗等事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·总论郡佐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》。

  • 中所冠军使

    官名。清沿明锦衣卫之制,于銮仪卫设中所,以掌印冠军使一人为主官,下设旌节、幡幢二司,分掌麾、氅、幡、幢、帜、节、钺、仗马(仪仗所用马匹)之事。

  • 渠帅

    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“车驾自大室西南巡诸部落,赐其渠帅缯帛各有差。”渠通巨,渠帅即大帅,也称渠率、渠长、渠魁,一般用于敌军主将或地方少数民族首领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用兴法,诛

  • 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,五卫之一。秩正三品,掌汉军万名。置营于永清(今属河北) ,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。设都指挥使三员、副都指挥使二员、佥事二员。下辖一镇抚所,十行军千户所,左、右屯田千户所及弩军千户所。

  • 大仆

    官名。同“太仆”。或称“大仆正”。西周始置,众仆官之长。《大仆作父已簋铭》:“大仆作父已尊簋,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。”参见“太仆”。

  • 农工商部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新设中央机构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由商部、工部等合并而成。掌全国农工商政并森林、水产、河防、水利、商标、专利诸事。置尚书一人,左、右侍郎,左、右丞,左、右参议均各一人。下设农务、工

  • 车郎中

    官名,也简称车郎,西汉置,掌御车。属郎中令(光禄勋),其长官为车将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,参看“车郎”条。

  • 知府

    官名。地方行政机构府之长官。宋朝始置,称“知某府事”,简称“知府”。掌教化百姓,劝课农桑,旌别孝悌,奉行法令条制,宣读赦书,举行祀典,考察属官,赈济灾伤,安集流亡,以及赋役、钱谷、狱讼等事。视本府地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