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天司郎中
即“奉天清吏司郎中”。
即“奉天清吏司郎中”。
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杂号将军中权任较重者,《三国志·诸葛诞传》: “复以诞为御史中丞、尚书,出为扬州刺史,加昭武将军。”五品,三国吴亦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从三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四品
官名。金朝皇后位下女官,掌左右给事、宣传启奏、经籍纸笔之事。设一员,秩正九品。宫中女官名。见“秉仪”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礼籍等级以迎宾客。《周礼·秋官》: “掌讶,中士八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四人,徒四十人”,“掌邦国之等籍以待宾客。若将有国宾客至,则戒官修委积,与士逆宾于疆,为
官名。即“右尚令”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隋代设置, 属于武类科目。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诏举。参见“制科”。
北洋政府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。依照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一月九日北洋政府公布的《文官保障法草案》的规定, 文官非得其同意, 不得转任同等以下职位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,得令其休职:一、依惩戒法的规定交
清朝官缺之一。亦称内务府包衣官缺。指专为具有内务府包衣身分之官员所设之额缺。有内务府郎中以下,未入流以上之额缺,皆由总管内务府大臣于内务府包衣内保题拣选,不准推升部院缺。惟坐办堂郎中、总理六库事务郎中
官名。北周明帝即位后,立麟趾学,以在朝公卿以下有文学者为学士,称麟趾殿学士。初不限贵贱,后以于翼之议,定学士班次。亦有以他官参麟趾殿学士者,掌著述,刊校经史。官名。北周明帝好学,博览群书,集公卿以下有
①千牛备身、千牛左右省称。②太子千牛省称。
周朝使臣所持作为通行凭证的符节。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: “道路用旌节。”唐代符节的一种。参见“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