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,掌功赋之政令,凡年龄自十八至六十四者,皆须纳赋。下设司赋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宫女名号。唐置,属宫闱局,员额五十人,掌宫内杂使。
指官爵品位。《左传·庄公十八年》: “王命诸侯,名位不同,礼亦异数。”
官场用语。宋朝举人礼部试(即省试)合格,称过省。
官学名。辽于清宁五年(公元1059年)诏设学养士,颁经及传疏,上京、东京、中京、南京、西京各置儒学,设博士、助教以教授学生,属南面京官。
官名。北齐司州有东西二市,置东西二市署以管理市场贸易。主官有令及丞 。
官名。西汉太常的属官有太乐令及丞,东汉改称大予乐令丞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本注:“掌伎乐。凡国祭祀,请奏乐,及大飨用乐,掌其陈序。”据《汉官》所载,有“吏员二十五人,乐人、八佾舞三百八十人。”
官署名。隋始置,为刑部的头司。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刑部郎中二人,从五品上;员外郎二人,从六品上,其职任为辅佐尚书、侍郎掌律法及
官名。清末置,为京师地方审判厅主官,见“京师地方审判厅”。
官名。金宣徽院所属有段匹库,以都监、同监为正副主官,下设本把十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