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奉礼郎

奉礼郎

官名。唐高宗时因避讳改治礼郎置,员四人,从九品上,掌朝会、祭祀时君臣版位之次及赞导跪拜之仪,隶太常寺。宋初为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,复为太常寺从八品职事官。掌奉币帛授祭祀初献官,大礼则设亲祠版位。辽、金皆置,属太常寺。金从八品,掌设版位,执仪行事。元朝太常礼仪院置二人,从八品。


官名。掌管朝会、祭祀之礼。汉朝设理礼郎,属大鸿胪,晋改属大行令。北齐始称奉礼郎。唐初称理礼郎,后改称奉礼郎,属太常寺。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太常寺》:“奉礼郎二人,从九品上。掌君臣版位,以奉朝会、祭祀之礼。宗庙则设皇帝位于庭……凡祭祀、朝会,在位拜脆之节,皆赞导之。公卿巡行诸陵,则主其威仪鼓吹,而相其礼。”宋、元因之,明、清称赞礼郎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七·诸卿上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步队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军学司所属七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宣统三年(1911)改隶军学处。掌拟全国步队教育、训练、考察、校阅之计划,审定步队操法,核议步队应用军械器具,考察所属学堂成绩等。置科

  • 通侍郎

    内侍阶官名。金,元朝皆置。金二十五阶之第十三阶,秩正七品下。元十四阶第七阶,正五品。官名。金代内侍官,从六品下,称通侍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敦武校尉

    武散官名。金始置,秩从八品下。元沿置,升秩为从七品。

  • 僧判

    官名。元朝管理佛教事务之僧官。设于各路僧录司,位僧录之下。掌理僧尼词讼。武宗至大四年(1311)二月,仁宗登极,下令废。僧官名。元置,见“路僧录”。

  • 应天府知府事

    官名。北宋陪都应天府行政长官,以郎中以上官充任。府尹阙位时则置。

  • 太子斋郎

    官名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中置,为太子济司局长官。太宗贞观元年(627)改名太子典设郎,为太子典设局长官。参见“济司局”。

  • 同知制国用司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制国用司的副长官,见“制国用司”。

  • 敕谕

    见“敕书”。

  • 同知东推

    官名。唐置,由殿中侍御史一人充任,属御史台殿院。与知东推侍御史共掌推鞫之事,并监督太仓出纳。参见“知推侍御史”。

  • 翰林院勾当官

    官名。宋置,见“翰林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