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远将军
官名。将军名号。三国魏置(一说始置于西晋,山涛为冀州刺史时,加此)。魏、晋皆五品。十六国后赵、西凉亦置。南朝宋五品,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三班,普通六年(525)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,陈拟五品,比秩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五品上,北周正五命。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从七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朝复置,为正五品下武散官。宋仍为正五品武散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杂号将军名,三国魏置,掌征伐。其后,历代多沿置。
官名。将军名号。三国魏置(一说始置于西晋,山涛为冀州刺史时,加此)。魏、晋皆五品。十六国后赵、西凉亦置。南朝宋五品,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三班,普通六年(525)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,陈拟五品,比秩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五品上,北周正五命。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从七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朝复置,为正五品下武散官。宋仍为正五品武散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杂号将军名,三国魏置,掌征伐。其后,历代多沿置。
①官名。周朝派往诸侯国的监察官员。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,监于方伯之国,国三人。”②周初对殷遗邶、鄘、卫三国派驻的三大臣合称。即武庚、管叔、蔡叔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周既灭殷,分其畿内
①周朝王畿以外行政区域名。(1) 九服之一。参见“九服”。(2) 五服之一。参见“五服”。② 春秋战国时公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。”
官署名。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,于燕京行省交钞提举司下置印造局,掌印制钞币。四年,置印造交钞库,秩从八品。至元二十四年(1287),改为印造宝钞库。
即“和硕额驸”。
旧社会对武职的通称。清代称参将、游击以上武官为将,都司、守备以下为弁。《清会典·事例·兵部武生童考试二》:“如有恃符滋事不知奋勉者,即令该管将弁详请开除。”
太子的称谓。《晋书·成都王颖传》:“皇太子,国之储贰。”
百官,群吏。《尚书·商书 ·盘庚》:“鸣呼!邦伯,师长,百执事之人,尚皆隐哉。”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王总其百执事。”韦昭注引贾侍中说: “百执事,百官。”
官名。明初户部北平部、刑部北平部均置,各一人,从五品,协郎中掌本属部之事。参见“北平部”。
见“兵备道”。
参见“上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