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岁贡

岁贡

①贡士之法,即由诸侯国或地方州郡每年向朝廷选送人才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 “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,学于太学,命曰造士。行同能偶,则别之以射,然后爵命焉。”《文选》王融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 “兴廉举孝,岁贡于外府。”注: “言举孝廉贤才,每岁贡自州郡也。”《称谓录》:“《蔡邕传》: 古者取土,必使诸侯岁贡。”② 明清科举中贡士之称谓,属贡生之一种。即每年由各府、州、县学贡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奏准,天下府、州、县学自明年始,岁贡生员一人。二十五年,定府学岁二人,州学二岁三人,县学岁一人。又名常贡。清沿明制。然多经学政考准授官,而愿入监肄业者鲜。因以食廪年深者挨次升贡,又称挨贡。


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。明清两代,每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资深的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,因称岁贡。一般都是依据生员的资格,挨次升贡,故俗称“挨贡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宿司

    西夏官署名。西夏语音“姑要啰”。属次等司。

  • 集曹参军

    官名。南朝宋置,集曹长官,七品。常为“集曹行参军”省称。

  • 散县子

    爵位名。北齐置, 秩从四品,地位在开国县子之下,开国县男之上。

  • 骑使

    使职名。 唐玄宗天宝(742—756)以后骑宿卫之法渐废,安史乱起,宿卫禁兵,弱不能抗。肃宗即位,调补禁军,置使以选补,乾元二年(759)以御史大夫充骑使, 御史充判官

  • 五使

    官名合称。宋朝御史台左巡使、右巡使、监祭使、廊下使、监香使合称。北宋前期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罢。

  • 舍中大吏

    官名。乌孙国置,员二人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官名,汉西域乌孙国置,掌内部事务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乌孙国》:“相、大禄、左右大将二人,侯三人,大将、都尉各一人,大监二人,大吏一人,舍中大吏二人,骑君一人。

  • 承符直

    公人名。宋初置,见“散从官”。

  • 平宪司直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韦阆传》: “(姜俭)父昭,自平宪司直,出为兖州安东长史,带高平太守。”

  • 参预朝政

    职衔名。隋、唐宰相职衔名义。《隋书·苏威传》: 拜纳言,炀帝嗣位,高颎等诛,坐免,“岁余,拜鲁郡太守。俄召还,参预朝政”,“后岁余,复为纳言”。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上》:贞观元年(627)九月,“御史大夫

  • 上林署直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上林署令丞的佐官,见“上林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