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左春坊

左春坊

官署名。东宫置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太子门下坊置,掌侍从赞相,驳正启奏,总领司经、典膳、药藏、内直、典设、宫门六局,职比门下省。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门下坊,睿宗景云二年(711) 再改为左春坊。长官左庶子二员,次官中允二员,另有司议郎二员、左谕德一员、左赞善大夫五员、录事二员、主事二员等。宋朝置主管官二员,以内臣兼; 同主管官二员,以武臣兼; 承受官一员,以内侍充; 南宋因置。辽朝置太子左庶子、太子中允、太子司议郎、太子左谕德、太子左赞善大夫,并领文学馆、司经局、典设局、宫门局之属。明、清隶詹事府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分春坊为左右,置大学士一员,掌太子上奏请、下启笺及讲读之事,皆审慎而监省之; 又有左庶子、左谕德各一员,左中允、左赞善、左司直郎各二员; 二十九年又增置左清纪郎、左司谏、左通事舍人。嘉靖、隆庆之后,仅为翰林编修、检讨升迁之阶。清顺治九年 (1652) 沿置,十五年裁,康熙十四年 (1675) 复置,掌记注、纂修之事,仅为翰林升转之所; 置左庶子、左中允、左赞善,俱满、汉各一员; 汉员分别兼翰林院侍读、编修、检讨衔; 初,有左谕德,乾隆十三年 (1748)省; 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詹事府省入翰林院,遂废。


官署名,指太子宫府。魏晋以来,称太子宫太子府为春坊。唐置太子詹事府,以统众务,置左右二春坊,以领各局。历代多沿置,属官有增减。清朝詹事府置左右春坊,其长官为左右庶子,正五品。其属官有左右中允,正六品;左右赞善,从六品。左右春坊各官,掌记注撰文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詹事府》、《隋书·百官志中·詹事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》。参看《春坊》、《詹事》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步兵丞

    官名,汉置,即校尉丞。中垒、屯骑、步兵、越骑、长水、胡骑、射声、虎贲、凡八校尉皆有丞,西域副校尉,戊、已二校尉也有丞,掌文书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城门校尉》。

  • 相典厨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丞相的属官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军帅。参见“典厨”。

  • 内厩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韩均传》:“均弟天生,为内厩令”。管理宫廷用马。

  • 五职

    内命妇位号。南朝宋以婕妤、容华、充华、承徽、列荣合称五职,为皇帝之妾,位亚九嫔。梁陈制同,唯《陈书·后妃传》以列荣作烈荣。

  • 宋兵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明元帝泰常七年(422)进攻南朝宋时置。周几自宁朔将军进此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改定官制后未见。

  • 同都督

    官名。南宋高宗绍兴二年(1132)始置,以执政兼任,为都督府副长官。

  • 大官令

    官名。即“太官令”。官名。“大”读“太”。秦汉两朝的“少府”,是供应皇室的机关(官署),其中负责饮食方面的官员有大官、汤官、官、胞人(庖人)。大官掌管膳食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:“太官令一人,六百石

  • 书记处

    官署内部机构。北洋政府设置,设于平政院与肃政厅者,处内均分设记录、文牍、会计、庶务四科,设于总检察厅者处内分设文牍、统计、会计、庶务四科。各官署书记处均由书记官分理科务。

  • 大都督内外诸军事

    官名。隋恭帝义宁元年(617)置,以太尉唐公李渊为之,总掌军国机务。

  • 节慎库

    官署名。明清工部所属之办事机构。明嘉靖八年(1529)改本部大堂后库置,设从九品大使一员为主官。贮藏矿银,以给工价,后专备内府取用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,设满洲郎中一人。下设满洲员外郎一人,司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