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帅都督

帅都督

官名。①西魏文帝大统(535—551)初置,北周武帝天和五年(570)省,建德二年(573)复置,多授各地豪望,以统乡兵; 刺史、镇将等亦多加此号。②府兵组织“”之长官,由子都督、都督迁此,再转为大都督,北周为正七命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“旅帅”。③北周始为勋官号,正七命。隋朝为十一等勋官之第九等,从六品上,位仪同三司、大都督下,都督上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初杂用隋制,高宗咸亨五年(674)以其比云骑尉,为正七品上阶勋官。①隋朝骅骝牧及二十四军马牧、驴骡牧、苑川十二马牧,每牧皆置,一至二人。


(1)武官名。西魏与北周时府兵的统兵官有帅都督,秩正七命。地位在大都督之下,都督之上。炀帝时改为旅帅。(2)勋官名。北周除作为府兵统兵官的帅都督之外,另有不统兵的作为勋官名号的帅都督,品秩与统兵者同(正七命)。隋沿置,秩为从六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精膳署署长

    官名。清末置,属典礼院。掌管筵宴,备办祭品,稽核各项典礼应用的酒醴、牲牢、庶羞等。所属有佥事、录事若干人。

  • 威捷军钤辖

    官名。金选弩手千人,名威捷军,属拱卫直使司,泰和四年,以其备边防,置钤辖(正六品)领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·威捷军钤辖》。

  • 翊军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末刘备置,统兵。《三国志·赵云传》: “成都既定,以云为翊军将军。”三国蜀、十六国成沿之。北齐时从二品。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六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杂号将军

  • 南京光禄寺

    官署名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定都北京,将光禄寺官属移往北京,原在南京的光禄寺官署仍存,加“南京”字,称南京光禄寺。设卿一人,少卿一人,典簿一人,大官、珍羞、良酝、掌醢四署,各署正一人,署丞一人,品

  • 茭?库丞

    官名。 南朝梁置, 流外三品蕴位。

  • 候职

    参见“候官”。

  • 普通部员

    官类名。辛亥革命后,中央各部中办理一般行政事务的部员,称为普通部员。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有参事、秘书长、秘书、佥事、主事、录事;北洋政府时期设参事(简任职)、秘书(荐任职)、佥事(荐任职)、主事(委任职)

  • 守宫令丞

    官名。东汉少府所属有守宫令及丞,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本注:“主御纸笔墨,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。”魏晋守宫令转属光禄勋,秩六百石,第七品,职掌与汉同。梁陈光禄卿所属亦有守宫令。北齐于光禄寺设守宫署,置“守

  • 武候次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武帝时置。夏官府武候府次官,佐武候上大夫统武候兵。宣帝时乙娄谦曾任之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弩坊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唐初有弓弩署,贞观六年(公元632年)改为弩坊署,属军器监。设令一人,正八品下;丞一人,正九品下。掌出纳予矟、弓矢、排弩、刃镞、杂作及工匠。所属有监作二人,府二人,史二人,典事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