幕职官
官名统称。唐朝中期以后,节度使属官节度副使、行军司马、判官、掌书记、参谋、随军,观察使属官观察判官、支使,经略使属官经略判官,以及节度、观察、防御、团练推官、巡官,皆为幕职官。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(927) 规定,藩镇幕职不得兼录事参军。宋朝包括留守判官,节度、观察判官,节度、观察掌书记,观察支使,防御、团练判官,留守推官,节度、观察推官,军事判官,防御、团练推官及军事推官等,皆由朝廷选士人为之。金朝以称地方官府之判官、推官、掌书记、主簿、县尉。
官名统称。唐朝中期以后,节度使属官节度副使、行军司马、判官、掌书记、参谋、随军,观察使属官观察判官、支使,经略使属官经略判官,以及节度、观察、防御、团练推官、巡官,皆为幕职官。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(927) 规定,藩镇幕职不得兼录事参军。宋朝包括留守判官,节度、观察判官,节度、观察掌书记,观察支使,防御、团练判官,留守推官,节度、观察推官,军事判官,防御、团练推官及军事推官等,皆由朝廷选士人为之。金朝以称地方官府之判官、推官、掌书记、主簿、县尉。
官名。即“司法参军事”。官名。掌鞠狱丽法、督盗贼、知脏贿没收。唐置,在府为法曹参军,在州为司法参军,在县为司法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》。
即“曳刺”。
海关海事部理船科的洋员。见“海事部”。
官名。即“司录参军事”。官名。(1)唐开元初改三京府及凤翔、成都、河中、江陵、兴元、兴德六府的录事参军为司录参军,都督府及诸州仍为录事参军。宋承唐制,诸州称录事参军,诸府称司录参军(惟临安府称录事参军
即“中军师”。晋朝人修史时避讳改。
官名。库大使之设始于元,主管官库。明代布政使司与顺天府有库大使、副使各一人,隶布政使者秩从九品。王圻《续文献通考》记其职为“守藏,凡县岁输及杂赋若诸赎金悉登籍。”清沿置,据《清史稿·职官三》记载,隶布
官名。清末度支部通阜司主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三人,正五品,奏补。掌管本司事务。
官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军官。北皮室军长官。多以勋戚及亲信大臣任之。
官场用语。清朝对官员因保举或捐纳而升官阶之称呼。如知县升知府,县丞升知县之类。清朝制度,外官因保举或捐纳迁升官阶称过班。道员为最高班次,以下知府、同知、通判、知州、知县、佐杂各为一班,分别称为道班、府
官名。即副将,相对主将而言,亦称裨将军。《汉书·项籍传》: “籍为裨将。”颜师古注: “裨,助也,相副助也。”战国秦汉皆置。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击匈奴,从征之中将军公孙敖、左将军公孙贺、前将军赵信、右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