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俸司
官署名。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年(1906)设。掌核京外王公臣官廉俸、各处驻防官兵半俸半饷养赡红白事赏及各衙门经费事宜。置郎中三人,员外郎四人,主事三人。
官署名。清末置,属度支部。掌稽核京内外王公官员及驻防官兵俸饷、养廉、养赡、红白事赏以及各衙门经费事项。设郎中三人,员外郎、主事各四人。司内分置京俸科、外俸科、养廉科、恤赏科、庶务科,以分理本司事务。
官署名。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年(1906)设。掌核京外王公臣官廉俸、各处驻防官兵半俸半饷养赡红白事赏及各衙门经费事宜。置郎中三人,员外郎四人,主事三人。
官署名。清末置,属度支部。掌稽核京内外王公官员及驻防官兵俸饷、养廉、养赡、红白事赏以及各衙门经费事项。设郎中三人,员外郎、主事各四人。司内分置京俸科、外俸科、养廉科、恤赏科、庶务科,以分理本司事务。
官名。清朝沿用明朝官制,在布政使官署中设照磨官一人,掌管照刷卷宗,为从八品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布政使司照磨》、参看《明史·职官四·承宣布政使司》。官名。元代行中书省所属有照磨所照磨一人,秩正八品;检校
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统领奚王府帐下之汉人兵马。
太平天国科举制度中京试的一种,规定在天王生日举行。天王生日在十二月,故天试于每年十二月举行;后改为幼主生日(十月初一日)举行。但间有不在天王生日举行的考试。如甲寅四年(公元1854年)即在九月二日举行
官名。北周置。《隋书·于仲文传》:“及宣帝嗣位,(于玺)转右勋曹中大夫。”正五命。
官名。汉代长安有东西二市,见《汉书·食货志》,京兆尹所属有一市,置令及丞,其职掌为主管长安的商业贸易。
宦官的贱称,也写作“竖宦”。《汉书·萧望之传赞》:“萧望之历位将相,籍师傅之恩,可谓亲昵无间。及至谋泄隙开,谗邪构之,卒为便嬖宦竖所图,哀哉。”战国时赵国置,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
宋朝选举官员考试方式之一。大小使臣、校尉,每半年一赴殿前司或马军司,考试弓马及七书义,称为呈试。合格者赴兵部铨量读法,注授武职差遣。宋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。凡大小使臣、校尉,每半年一次赴殿前司或侍卫马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为从七品上武散官。宋朝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官名。宋置,为武散官,从七品上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武散官》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。见“军中典官”。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管理伤病官兵饮食汤药。
官署名。南宋高宗绍兴三年(1133)置于江南西路,以安抚制置大使为长官。四年,又置于荆湖南路。五年,又置于成都府路。八年,复置于江西。掌一路行政、军旅之事。属官有参谋、参议、主管机宜书写文字、干办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