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开国县公

开国县公

爵名。初指公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,后仅为爵位名。食邑为县,故爵前常冠以所封县名。晋朝始置,位在开国郡公下,一品。南北朝沿置。梁位视三公,班次之。陈置为九等封爵第二等,二品,秩视中二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(499)定为从一品,食邑三分食一。北齐二品,四分食一。北周食邑五百至四千七百户,命数不详。隋朝置为九等爵第五等,从一品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,食邑千五百户,从二品,仍为第五等爵,不加实封者实际并不食封。宋朝置为十二等爵第八等,食邑二千户以上。


爵位名。南朝梁始置,与嗣王、藩王、开国郡公同为二品。陈制同梁。北齐开国县公与散郡公同为二品。唐制开国县公地位在开国郡公之下,秩从二品,食邑五千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省长

    官名。民国五年改各省巡按使为省长,为一省之行政长官。国民政府在军政、训政期内,设省政府委员会,置主席一人,委员五至七人,处理省政。二十五年宣布的《中华民国宪法草案》中规定省政府设省长一人,任期三年,由

  • 左右辖

    左右丞的通称。唐宋金元诸代以左丞统辖尚书省左司,右丞统辖尚书省右司,故有此称。

  • 平尚书事

    职衔名义。加此者得参与评议论决尚书政事,为机密要职。西汉多加予中朝官,位次于领尚书事,可同时加予数人。武帝时以左右曹、诸吏分平尚书奏事。东汉多以大臣录尚书事,加此者极少。三国皆置,蜀位次于录尚书事,吴

  • 三司帐籍司

    官署名。宋太宗淳化二年(991) 置,设主判官一人,掌有关帐籍之事。四年并归三司开拆司。

  • 札温

    蒙古语,意为“百”,或用以称“百户”。

  • 八部大夫

    官名合称。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 (399)置。分掌京城周围诸部,共同处理国家日常政务。官名,北魏置。拓跋珪定都平城后,部族南迁,住在平城及其周围,置八部大夫,每部一人。掌督部民,劝课农耕,改游牧为定居耕

  • 礼部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礼部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武帝保定四年(564) 五月丁亥,改礼部为司宗,遂改称“司宗中士”。职掌参见“礼部上士”。

  • 钱帛都点检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钱帛司”。

  • 票客

    官名,汉置,即典客,掌诸归降的各少数民族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淮阴侯韩信,初以卒从项梁,梁死属项羽,为郎中,至咸阳,亡从入汉,为连敖票客。”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淮阴(侯),兵初起,

  • 司茨

    官名。西周置。《扬簋铭》: “王若曰: ‘扬,作司工, 官司量田。 众司, 众司茨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