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待诏

待诏

指应皇帝征召随时待命,以备谘询顾问。汉朝皇帝征召才术之士至京,以其处所性质不同,有待诏公车、待诏金马门,待诏博士、待诏射声士等名目。后遂演变为官名,凡具一技之长而备谘询顾问者,如太史、治历、音律、本草、相工等皆置。北魏、南朝梁等沿之,但名目不同。唐初,凡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均值于翰林院,以备待诏。玄宗时遂以待诏命官,称翰林待诏,负责四方表疏批答。辽有翰林画待诏。明朝为翰林院属官,从九品,掌校对文史,凡遇皇帝宣问文义,以备召呼。清朝属翰林院待诏厅。顺治十五年(1658)置。满汉各二人,秩从九品,掌缮写校勘之事。


官名。汉朝征士,都待诏公车,其中特别优秀的待诏金马门,备顾问应对,或奉诏而行某事。凡待诏,皆有一技之长。唐朝设翰林院,凡文词经学之士、卜医技术之院,皆有待诏,故有画待诏、医待诏等。唐玄宗时有翰林待诏,负责表疏批答应和文词之事。宋代有各种待诏。后来,翰林待诏改称翰林供奉,又称为学士。辽及明清两朝翰林院属官有待诏,掌管校对章疏文史,秩从九品,为低级的事务官员。见《汉书·韩王信传》、《后汉书·邓寇列传》、《旧唐书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二·翰林学士院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。《文献通考·职官八·学士院》、《清通典·职官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议官

    宋朝详议官简称。谏议官的别称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杂家者流,盖出于议官。”谏官议官都掌论议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:“大夫掌论议,有太中大夫、中大夫、谏大夫,皆无员,多至数十人。武帝元狩五年初

  • 俸缎

    清朝外藩俸禄之一。亦称“俸帛”。清制,藩属之王公、下嫁之公主、格格及额驸,均有俸禄,按年颁给俸银、俸缎。王公中分七等,最高者亲王每年四十匹,最低者四匹。下嫁之公主、格格亦分七等,最高者固伦公主每年三十

  • 掌冰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凌人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属官,掌冰的采制、收存,下设掌冰下士以佐之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骑君

    官名。西域乌孙等国置之,员一人,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官名,西汉时西域西且弥国置,为领兵武官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西且弥国》:“西且弥侯、左右将、左右骑君各一人。”

  • 左玉铃卫

    官署名。即左领军卫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改,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复名左领军卫。

  • 史科

   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。唐穆宗时始置,分为一史与三史两科,一史为《史记》、三史为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,每史问大义百条,策三道。义通七、策通二以上为及第。宋沿置三史科, 淳化三年(公元992年)规定

  • 邺玄武苑丞

    官名。西晋置。为大鸿胪所属邺城玄武苑长官。

  • 右神策军护军中尉

    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二年(796)置,以宦官为之,禁军最高统兵官之一,权倾天下,皇帝废立,多出其可否。

  • 春秋齐国地方基层行政组织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管子于是制国,五家为轨,轨为之长。”

  • 北皮室详稳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军官。北皮室军长官。多以勋戚及亲信大臣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