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执法

执法

官名。①春秋战国执行法令之官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 齐威王置酒后宫,淳于髡曰: “饮酒大王之前,执法在旁,御史在后,髡恐惧俯伏而饮,不过一斗径醉矣!”② 即“御史”。新莽始建国元年 (后9)改名,东汉复故。③三国吴置中、左、右执法各一人,掌平决诸官奏事。十六国后赵置大执法总掌朝政,宫门小执法掌谏议,又有左右执法郎、执法御掾等。


1、官名,战国时齐、秦等国置,掌执行法令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威王大说(悦),置酒后宫,召髡赐之酒……髡曰:赐酒大王之前,执法在傍,御史在后,髡恐惧伏而饮,不过一斗径醉矣。”

2、泛指执政官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·秦攻魏急》:“秦自四境之内,执法以下至于长輓者。”注:“执政之臣。”

3、即御史。王莽改御史曰执法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《七国考·秦职官》:“执法,殿中法官。”

4、官名,三国吴置,分左、中、右三执法,掌平决官吏奏事。

5、官名,十六国后赵置大执法,总掌朝政;置宫门小执法,掌建议;除此之外,还有左右执法郎、执法御掾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军咨使

    官名。清末置,为军咨处的长官,军咨处改府以后,为军咨府总务厅的主官。参见“军咨处”及“军咨府”。

  • 乡荐

    由府州荐举解试合格者应礼部考试称为乡贡。因其由地方官荐举,故亦称之为乡荐。明清时代亦称乡试中式为领乡荐。

  • 中书通事

    官名。三国时魏置,属中书省,秩第七品,掌呈奏。高贵乡公时改为通事都尉,旋又改为通事侍郎。蜀吴均无此职。

  • ■史

    官名。 西周诸侯国置。 职掌不详。 见《永盂铭》。

  • 居吏

    战国秦国留任原职的官吏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效律》:“其盈岁,虽非效,新吏与居吏坐之。”

  • 典经守舍人

    即“东宫典经守舍人”。

  • 对帝王的尊称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秦圣临国,始定刑名,显陈旧章。”

  • 侯文学

    侯的家臣之一。三国魏置,为侯的文学侍从,如高曾为平原文学、高堂隆为历城文学。见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。

  • 水部员外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右六司支司水部属官,位郎中下。

  • 奉宸苑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奉宸苑之属官。掌理长河一带行宫事务,并掌本苑题奏咨行、补授职员之事。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 设。一人,正五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