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受官
吏名。宋朝客省、閤门司置,转勒留官后,理七选,许出官为县主簿、县尉。
流外官名。宋置于客省、閤门,承长官之命,办理各种事务。
吏名。宋朝客省、閤门司置,转勒留官后,理七选,许出官为县主簿、县尉。
流外官名。宋置于客省、閤门,承长官之命,办理各种事务。
文书名。清朝使用的下行文。如织造行文府、厅、州、县即用此
官名合称。指“太子旅贲中郎将”、“太子冗从仆射”。
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六年 (718)改乾元院使置,掌刊辑四部书。
元礼部教坊司所属机构。秩从六品,掌乐舞承应之事。设署令、署丞、管勾各一人。
籥师及其属员的合称。《逸周书·世俘》:“籥人奏。”参见“籥师”、“籥师丞”。
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有监长等官。
官员降罚方式之一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规定,降等与减俸均为县知事惩戒的第二等。同年又规定降等为文官惩戒的第二种,自受处分之日起,非经过一年不得升级。
官名。据《明会典》记载,明代河帑出纳,河南以按察使司副使掌之,山东则以副使与郎中、主事分掌。嘉靖八年(公元1529年)令徐州兵备副使兼理曹、沛、徐、淮一带黄河;隆庆六年(公元1572年)添设河南副使一
官名。宋置,见“天章阁”。
① 尚书省各部中较次要的部门。唐、宋尚书省六部各辖四司,与本部名相同的司称本司,其余三司皆称子司。②宋朝三司等官署下属的分支机构通称。如三部勾院、理欠司等皆称三司子司,转运司有时也称三司子司。见 “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