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掌故

掌故

官名。亦称掌固。西汉置,属太常,故亦称太常掌故,秩百石。又有文学掌故、太史掌故、治礼掌故等。熟习礼乐制度等典章故事,备咨询。武帝时,丞相公孙弘请置博士弟子,一岁皆试,能通一艺以上,补文学掌故; 择太常掌故补中二千石曹史,文学掌故补郡属曹史。后遂成定制,岁课甲、乙、丙三科,其丙科即补文学掌故,射策得乙科可为太常掌故、太史掌故。南朝梁、陈太常卿属官亦置,为乐官。北齐尚书省吏部、仪曹、三公、虞曹、都官、二千石、比部左户诸郎曹皆置,为吏职。


官名。汉设此官,掌文献制度等故旧之事。《汉书·楚元王传附刘歆传》:“至孝文皇帝,始使掌故朝(晁)错,从伏生受《尚书》。”注:“掌故,官名。”《史记·晁错传》:“(晁错)以文学为太常掌故。”注:“应劭曰:掌故,百石吏,主故事。服虔云:百石卒吏。《汉旧仪》云:太常博士弟子试射策,中甲科补郎,中乙科补掌故。”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使苏秦、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,曾不得掌故,安得望侍郎乎。”见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书院

    唐朝中书省修书、侍讲的机关。唐玄宗开元六年,改乾元院为丽正脩书院,十三年改丽正脩书院为集贤殿书院。设学士,直学士,侍读学士,侍讲学士、脩撰官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中书省·集贤殿书院》。(1)唐开元六

  • 职级

    吏员名。(1)宋代州吏自都孔目至粮料押司官,分为十级,称为职级。(2) 县吏名。政和时置,其地位在推司之上,为县的高级吏人。

  • 储君

    指太子。《后汉书·郑众传》:“太子储君,无外交之义。”《晋书·成都王颖传》:“皇太子,国之储君。”太子的称谓。《公羊传·僖公五年》注:“储君,副主。”

  • 掌醢署正

    官名。明、清皆置,为掌醢署长官。详“掌醢署”条。

  • 陕西道

    官署名。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。设监察御史八人。南京都察院亦置,设监察御史二人。在本道之外协管后军都督府、大理寺、行人司、在京府鹰扬等八卫、安化等四府,以及直隶和州等处。清

  • 立信尉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置,从九品,为散职。武散官名。隋炀帝时置,秩从九品。

  • 土方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职方中大夫土方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苏杭织造太监

    宦官职名。明置,为司礼监外差,员额一人,掌织造宫中所用织物。

  • 王府长兼行参军

    官名。梁始于皇弟皇子府置长兼行参军,陈沿置。北魏诸王府、北齐皇子王府及隋诸王府亦均置此职。

  • 管理杭州织造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广储司所辖负责杭州织造官员,由司员内奏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