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效用八资

效用八资

宋代无品小武官转官的资序。宋制,军队中的无品小武官称为效用。《宋会要》兵十九之四十一有关于北宋后期以后通用的效用转官的八资,称为“正额效用八资法”。一资,原称给公据,绍兴时改称守阙进勇副尉;二资,原称甲头, 绍兴时改称进勇副尉; 三资,原称守阙军将,政和时改称守阙进义副尉,南宋沿称;四资,原称正名军将,政和时改称进义副尉,南宋沿置;五资原称殿侍,政和时改称下班祗应,南宋沿称;六资原称三班院借差,政和时改称进义校尉,南宋沿称;七资原称三班院差使,政和时改称进武校尉,南宋沿称;八资原称三班院借职,政和时改称承信郎,南宋沿称。效用一至七资均属无品级,转至八资承信郎始成为最低级武官,秩从九品。故效用自一资至七资,是升为品官的必要资序。南宋宁宗时在进勇副尉下又增设同进勇副尉和摄进勇副尉两资,在守阙进勇副尉之下又增设守阙进武副尉一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奉天靖难推诚

    功臣封号。明朝置。封予从成祖起兵有功者。并封公、侯、伯,给铁券,岁禄以功为差,荫及子孙。

  • 侍御中散

    官名。北魏中期由中散官分化出来,属侍御曹。地位较中散略高,也更亲近皇帝。多选用功臣子弟,尤其是鲜卑等胡人功臣子弟,可作为起家官。任职于其他机构,则冠以机构名,如殿内侍御中散、内秘书侍御中散等。孝文帝太

  • 出职

    宋朝吏人出官别称。宋制称吏人任满注授官员为出职。有年劳补官法专门规定吏人出职的办法。参见“年劳补官法”。

  • 司败

    官名。春秋时楚、陈、唐等国置。掌司法、刑狱、治安。相当于它国司寇职。《左传·文公十年》:“臣归死于司败也。”杜预注:“陈、楚名司寇为司败。”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‘子常归唐侯,自拘于司败。”《史记·仲尼

  • 北京道

    官署名。明初都察院十二道之一。永乐元年(1403)改原北平道而置。十八年,罢,分其政于其他诸道。

  • 州门下

    (1)州门下吏的简称。包括主簿、西曹、录事、记室、书佐。(2)州门下吏职之一。南朝《宋宁州刺史爨龙颜碑阴》除主簿、西曹、录事、省事、记室、书佐之外,另有门下二人,排列在西曹、录事之前,应是门下吏职之一

  • 司禋监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掌师翁祭祀祈禳之事。初设于世祖时,秩正四品,后罢。顺帝至正元年(1341)复立,秩正三品。设内监、少监、监丞各二员。

  • 郡狱

    监狱名。汉始置,《汉书·义纵传》载:“于是徙纵为定襄太守。纵至,掩定襄狱中重罪二百余人。”同书《严延年传》载:“还为涿郡太守,遣掾蠡吾赵绣按高氏,得其死罪。绣见延年新将,心内惧,即为两劾,欲先白其轻者

  • 胶工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皮下大夫胶工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总典群牧部籍使

    官名。辽置,为总典群牧使司的长官,见“总典群牧使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