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文林郎

文林郎

官名。①散官。隋文帝开皇六年 (586)置为八郎之一,从九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罢。唐高祖武德七年 (624) 置为从九品上文散官,宋初因之,神宗元丰三年 (1080) 废。金、元皆用为文散官,为四十二阶之第三十五阶。金正八品上; 元正七品,敕授。明、清沿置,以授正七品文官。②职事官。隋炀帝大业三年于秘书省置,员二十人,从八品,掌撰录文史,检讨旧事。③寄禄官。宋徽宗崇宁二年 (1103)置,为选人新寄禄阶官,取代旧官留守、节度、观察推官及军事判官,从八品。


官名。隋置文林郎,为文散官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六·文散官·文林郎》。唐宋文阶官制,从九品上称文林郎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九·文散官》。金代文林郎为正八品上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文官九品》。元代为正七品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七·文散官》。明代为正七品升授之阶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一·吏部》。清代正七品皆为文林郎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吏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禄阁

    阁名,也省称天禄。是汉朝藏书和校书之处。一代名儒刘向、杨雄等都曾在此校书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又有天禄、石渠并阁名,在未央宫北,以阁秘书。”《三辅黄图·六》:“天禄阁,藏典籍之所。”《汉宫殿疏》云:

  • 提领官田所

    官署名。南宋掌管官田的临时机构。高宗绍兴二十八年 (1158) 置,掌根括浙西、江东、淮东沙田、芦场,增其租课。理宗景定四年 (1263)再置,掌回买两浙、江东西逾限民田为公田。官署名。宋置,是临时掌

  • 六等县

    县的等级之一。见“一等县”。

  • 镇前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,为八镇将军之一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,止授予在京都任职之官,普通六年(525)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二班。陈拟二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武官名。梁始

  • 理事同知

    官名。清朝同知之一种,为厅之长官,掌厅事。清制,直隶厅或厅之长官,分设理事同知、理事通判、抚民同知及抚民通判。属同知者,正五品; 属通判者,正六品。官名。清康熙二年(公元1663年)置,属奉天府。员额

  • 双宣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翰林学士院每日有学士一员入值,遇朝廷有大除拜,则召两员同时入值分撰制词,称双宣。

  • 十五善射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八旗所属之机构。专门管理官兵之习射。额设管理大臣一人,翼长二人,掌习射事务。习射官兵为官缺四十五,兵缺一百二十,均系兼缺。所选之官仍食原俸,兵仍食原饷。缺出,由管理大臣于年少王公、文武大臣

  • 社稷之臣

    支撑社稷的重臣,也称社稷臣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上·第十三》:“公曰:‘然夫子之于寡人何为者也?’对曰:‘婴社稷之臣也。’公曰:‘何谓社稷之臣?’对曰:‘夫社稷之臣,能立社稷;别上下之义,使当其理;制百

  • 御带库

    官库名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公元1291年)置,秩从五品。掌系腰偏束等带并绦环诸物,供奉御用,以备赐予。以提点三人为主官,下设大使、副使。

  • 奉舆局

    又作“奉辇局”。官署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尚辇局为奉舆局,尚辇局奉御改为奉舆大夫。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