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文武换官

文武换官

宋代文武官员可以按相应的级别对换文武本官阶,称之为文武换官。此制始于太宗时,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(公元1010年)定文武换官须通过考试,诸司使副、三班使臣欲换文资者并试时务策三道, 换武职者问以边事。旋又规定文臣求换武职者并询以武艺。因武官有免持服的特权,乾兴初因父母年老,希图在父母亡故时免于持服而援引条例乞换武职的人增多,故规定只有父母双亡者才能换武职。由于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,文阶重于武阶的现象日趋严重,因此在仁宗时开始对武官换文资,作了种种限制。至神宗熙宁五年(公元1072年)重新修订了换官法,并对武官换文资规定了严格的考试办法。换官法具体规定文武换官的对应官职,文官监卿可换武官防御、团练使;文官少卿、少监可换武官刺史、皇城使、遥郡刺史;文官自郎中以下至各种京官可换武官遥郡刺史、诸司使、内殿承制、内殿崇班、东西头供奉官、左侍禁,文官选人可换右侍禁、左右班直、三班奉职、三班借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掌客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掌客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,员一人,掌西边诸国使臣来朝的接待和安排。下设西掌客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伊齐额尔吉哈福布勒哈番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右通政使”。

  • 司义侍郎

    官名。亦称“司义郎”。南朝梁置,为皇帝的经学侍臣。《陈书·周弘正传》:梁武帝“普通(520一527) 中,初置司文、义郎,直寿光省,以弘正为司义侍郎”。

  • 旋匠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设于世祖至元九年1272),隶工部,秩从五品。置提举、副提举各一员。元代工部所属机构。至元九年(公元1272年)置,秩从五品,以提举、副提举各一人主管。

  • 经济部管制司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经济部。执行管制经济的各种法令。以司长为主官,下设科长、科员,分理本司事务。

  • 译官令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大鸿胪,新莽时改隶典乐。东汉省。官名,西汉置,东汉省。掌翻译官,主翻译。有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·典客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大鸿胪》。《汉书·儒林传·周堪》:“堪译官令,论于石渠,经为

  • 右监丞

    官名。明朝上林苑监置左、右各一人,正七品。因本监左、右监正,左、右监副不常置,故往往署职,掌监事。此外,明初,内府神宫监、尚宝监、内官监等宦官衙门也曾置,左、右各一人,正五品,后革。

  • 永信宫

    汉朝宫名,哀帝祖母皇太太后居之,置少府、太仆,秩皆中二千石。见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元傅昭仪》,参见“永信少府”条。

  • 治礼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为春官府典命中大夫属官。北周沿置,后改典命为大司礼,遂隶大司礼,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礼为礼部,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。员一人,正一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国史院检阅官

    官名。金国史院置,从九品,掌修国史,地位在编修官之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