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札鲁忽赤

札鲁忽赤

官名。又译“札鲁火赤”、“札鲁花赤”,蒙古语,汉译“断事官”。蒙古建国之初设,领司法、财政、行政事务,诸王投下亦设。札鲁忽赤之长称“也可札鲁忽赤”。元朝在大宗正府、中书省、枢密院等宫署下置多员,掌刑狱与理算钱谷。


官名。札鲁忽赤为蒙古语,汉译为“断事官”。蒙古建国之初,司法、行政诸务均极简易,惟置札鲁忽赤以领其事,汗廷与诸王投下均设此官。札鲁忽赤之长称“也可札鲁忽赤”,汉译为大断事官。元代建国后,札鲁忽赤成为专掌刑狱之官,设于大宗正府者称札鲁忽赤,设于中书省、枢密院者用汉译名断事官。大宗正府所设札鲁忽赤员额约四十人,秩从一品,以诸王领其事,审理怯薛、各投下蒙古、色目人案犯及审理汉人、南人重囚,并按检诸路刑事案件。中书省所设断事官,员额三十至四十人,秩正三品,以皇室及投下怯薛官充任,掌理刑案审判,并理算钱谷。枢密院所设断事官员额八人,秩正三品,掌理军府所辖的刑事案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右羽林率

    武官名。北周置,正职为上士,副职为倅长中士。参见“六率”。

  • 行在后军都督府

    官名。明成祖永乐初年于北京置。后除“行在”字。详见“行在五军都督府”条。

  • 北地将军

    将军名号,西汉置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宁侯魏遬为北地将军。”北地为郡名。将军名,西汉置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北地郡名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宁侯魏遫为北地将军。”

  • 上仪同大将军

    勋官名。北周武帝建德四年(575)置,位在仪同大将军上。授予有军勋的功臣及其子弟,无具体职掌,九命。初,任此职者加使持节、大都督、车骑大将军、散骑常侍,静帝大象元年(579)罢、唯任总管、刺史及行兵者

  • 协理监营

    见“监营”。

  • 待阙

    又称守阙。宋制,官员任满后向铨选主管衙门登记差遣窠阙等候拟注;或已登记窠阙,待现任官员任满后拟注替代,称之为待阙。南宋后期规定,侍郎佐选的舍人须待阙六年,侍郎右选的小使臣须待阙五年半,始得拟注补官。

  • 降级

    公务员降罚方式之一。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前规定,降级指降低公务员的级别(包括降等)。凡公务员考绩总成绩列在六等者,得降级、降等使用。抗日战争时期又规定,公务员考绩总分数不满六十分者,降一级;平时考绩有大过

  • 幢主

    官名。南北朝置,为幢的主将,所领人与数与队主相近,主要用于仪卫,在必要时也参加作战。多以他职兼领。北齐时与军主、别将、统军、都将合列为“备身五职”,备宿卫; 将作寺亦置,负责营造。北齐从九品,北周正三

  • 皇后詹事

    官名,秦置,汉沿置,为皇后宫的长官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詹事,秦官,掌皇后太子家,有丞。属官有太子率更、家令丞、仆、中盾、卫率、厨厩长丞,又中长秋、私府、永巷、仓、厩、祠祀、食官令长丞。诸宦官皆

  • 大名兵马司

    即“大名兵马指挥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