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官名。一州之长。《礼·曲礼下》: “九州之长,入天子之国,曰牧。”汉朝及其后,州牧亦省称牧,参见“州牧”。清朝为知州别称。


1、掌畜牧之官。商、周派驻某地掌管六畜放牧及牧地的官。参看《免簋》《同簋》。

2、田官。《诗·邶风·静女》:“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。”《传》:“牧,田官也。”(按:今人多注为“郊外”“牧地”。)

3、掌舟船的官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命舟牧覆舟。”注:“舟牧,主舟之官也。”

4、地方长官。《书·立政》:“宅乃牧。”郑玄注:“殷(商)之州牧曰伯,虞、夏及周曰牧。”到西汉时,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,成帝改为牧,俸二千石。建武十八年复称刺史。十二人各掌一州,总理军政,其一州属司隶校尉。各州常在八月巡行所属郡国,查阅犯人案卷,核实真伪,有无冤屈;考察官吏工作情况,评定好坏,决定任免。起初,年终到京城汇报工作,后由计吏代理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州牧

    官名。省称牧。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州部,各置刺史监察诸郡,秩六百石。成帝绥和元年(前8)更名州牧,秩二千石,位次九卿。哀帝建平二年 (前5) 复旧称。元寿二年 (前1) 又改州牧。东汉复置刺史,逐渐演

  • 明堂令丞

    官名。《大戴礼记·威德篇》引蔡邕《明堂月令章句》:“明堂者,天子太庙,所以祭祀,夏后氏世室,殷人重屋,周人明堂,飨功、养老、教学、选士皆在其中。”汉代设明堂丞,属太史令。魏晋无考。南朝宋大明中设明堂令

  • 宗人府空房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宗人府所属机构。专门关押、圈禁有罪宗室。设司官二人、笔帖式四人,由府堂官派充。特殊监狱名。清代为优待宗室犯罪者而设,俗称高墙。清代宗室犯罪,轻则折罚,徒罪以上则责惩而加圈禁,监禁在宗人府下

  • 名籍案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置,属吏部,掌官员名册。南宋因之。

  • 内秘书院

    参见“内三院”① 。官署名。清入关前置,为“内三院”之一,入关后随内三院改组为内阁。参见“内三院”。

  • 书学助教

    官名。隋朝国子寺书学置二员,协助书学博士教授书法,文帝开皇十三年(593)罢。唐太宗贞观二年(628)国子监书学复置一员,高宗显庆三年(658)废学而隶秘书省,龙朔二年(662)复隶国子监。学官名。见

  • 交片

    文书名。清朝军机处向在京各衙门行文时所使用的专用文书。

  • 炭库令丞

    官名。梁少府卿所属机构有炭库,掌储供应皇室之炭。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。

  • 相国参军事

    官名,汉魏皆置。东汉王府、公府、军府皆置参军事,简称参军,掌参谋军事。东汉称丞相为司徒,东汉末年曹操改司徒曰丞相,魏丞相、相国并称。相国参军事,为相国府属官,掌参谋军事,分正参军和行参军。统称参军事。

  • 戎部

    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右六司支司之一,置郎中、员外,以主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