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理匦使

理匦使

使职名。匦即匣。武则天垂拱二年(686)铸四铜柜(匦)列于朝堂: 青匦在东,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; 丹匦在南,论时政得失者投之; 白匦在西,陈仰屈者投之; 黑匦在北,告天文、秘谋者投之。置使署理四方投匦之书,以御史中丞、侍御史一人充任。玄宗天宝九载(750)改名献纳使,肃宗至德元载(756)复名理匦使。代宗宝应元年(762)以给事中、中书舍人正直清白者充任,德宗建中二年(781)以御史中丞为之。投匦者,使先验副本。文宗开成三年(838)罢验副封。


官名。唐武后垂拱二年,铸铜匦四,列于朝堂,接受四方投书,以御史中丞、侍御史一人为理匦使,玄宗天宝九年改称献纳使,肃宗至德元年复旧。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门下省》:“武后垂拱二年,有鱼保宗者,上书请置匦以受四方之书,乃铸铜匦四,涂以方色,歹于朝堂:青匦曰延恩,在东;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;丹匦曰招谏,在南,论时政得失者投之;白匦曰申冤,在西,陈抑屈者投之;黑匦曰通玄,在北,告天文、秘谋者役之。以谏议大夫、补阙、拾遗—人充使,知匦事;御史中丞、侍御史一人,为理匦使。天宝九载,玄宗以‘匦’声近‘鬼’,改理匦使为献纳使,至德元年复旧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食使

    官名。唐朝内诸司使之一,始置不详。主宫内储供、监膳事。五代后梁仍置。宋朝属东班诸司使,无职掌,仅为转迁之阶。金朝宣徽院尚食局置,位提点下,从五品,掌知御膳、进食先尝,兼管从官膳食。官名。唐始置,以宦官

  • 克什哈番

    满语官名。又作“克食哈番”。汉名为恩骑尉,清朝世职之最后一等。

  • 硬寨太保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硬寨司”。

  • 三京国子监

    见“西京国子监”。

  • 旗鼓拽刺

    辽朝御帐、亲王及诸军掌旗鼓者,兼掌护卫之事。

  • 临时执政府庶务处

   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。办理府内总务,职官设置不详。

  • 专门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学部所属之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设。掌大学堂及高等学校,政艺专业,咸综领之。辖专门教务、专门庶务二科。置郎中二人,总理司务,下设员外郎、主事,分司各职。

  • 京县

    县的等级之一。宋制为京、畿、望、紧、上、中、下七等县的第一等,相当于唐代的“赤县”,参见该条。金制为赤、京、剧、次剧、上、中、下七等县的第二等,即诸京附郭的县,次于中都附郭的赤县。

  • 市买局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,属太府监。旧称“市买司”,海陵王天德二年(1150)更名。掌收买宫中所用果实生料诸物。参见“市买司”,

  • 王府城局参军事

    官名。隋置于诸王府。按南北朝时公府有城局参军,主盗贼事,隋代王府城局参军所掌似应相同。唐武德中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