畿正上士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畿大夫下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畿大夫下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元年(627)置,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名掌冶丞。
官署名。明太祖洪武三年(1420)于各王府置,掌文书处理。九年罢。
官名。 西周置。 掌放牧牛的山官。《匜铭》:“牧牛辞誓成,罚金。”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司袍袄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武类科目。贞元元年(公元785年)诏举,许贤及第。
官名。即掌醢丞。官名。明、清皆置,为掌醢署副长官。详“掌醢署”条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 (477—499)中,游肇自通直散骑侍郎,秘阁令迁此。太和十七年定为从三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武官名。辽置,见“诸军都虞候司”。
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 (713—741) 间置于中尚署,掌以检校进奉杂作,多以少府监及诸司五品以上官为之。昭宗天祐元年 (904)停。官名。唐开元以后于中尚署令之外,另设中尚使,以检校进奉杂作,多以少府
参见“昭玄”。官署名,北齐置,掌管诸佛教。其官有大统一人,统一人,都维那三人,也置功曹、主簿等以管理各州郡县沙门曹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