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、清对士子未经录取入府、州、县学读书省之称呼。无论老幼皆称。入学后则称生员。明清两代称未经录取入学的考生,学儒学的称为文童或儒童,学武的称为武童。
官署名。清朝盛京刑部所属四司之一。康熙元年 (1662) 设。掌边外蒙古狱讼案件。设郎中,满洲一人; 员外郎,满洲一人; 主事满洲一人、蒙古二人。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裁。
将军名号,又称五威左关将军,王莽置。掌镇守函谷关,东挡郑卫,扬威于左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掌理奚六部词讼和防察背叛之事,多以契丹人为之。又译为“奚六部吐里”,亦称“契六部秃里太尉”、“奚吐里太尉”,简称“吐里”。
内官名。皇帝嫔妃。隋炀帝置为九嫔之首,正二品。唐玄宗开元(713—714)中置为六仪之四,一人,正二品,共掌教九御四德,率其属以赞后礼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(1013)置为内命妇之一,位淑容下、顺容上
官名。北魏置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“诸州乘驿人为咸真。”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钟师置,北周沿置。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,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乐为乐部,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。掌钟、磬的演奏,下设司钟磬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
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后,礼部置。掌皇后、皇子、公主、亲王、诸妃以上圣节大礼恩泽,公主降嫁及宗室冠葬,试经艺,图书,奉使押赐外国事,点磨所辖官署文帐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冬官之属。周朝置。掌精工雕凿木器的工官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:“刮摩之工:玉、楖、雕、矢、磬。”
御史大夫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御史大夫为亚台、为亚相、为司宪”。御史大夫的别称。秦汉官制,御史大夫为副丞相,丞相缺位,用以递补,故称亚相。《汉书·百官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