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直长

直长

官名。北魏始置,为皇帝近侍亲信。间有左、右之分,多以他官兼领。北齐时门下省领左、右局,置左、右四人,从五品。隋唐五代亦置。一为殿中省所领尚食、尚药、尚衣、尚舍、尚乘、尚辇六局所置,无定员,秩正七品上,为本局次官。一为左、右监门卫置,位监门校尉下,为宿卫武官,六百八十人,太子左、右监门率府亦置七十八人,均从七品下。宋朝于太史局置。金太常寺各署置,章宗明昌三年(1192)后多罢,仅存诸陵署者。又于殿前都点检司下各监、局、署、鹰坊,宣徽院各局,太医院,各库、署,太府监,少府监,军器监各署司,惠民司,法物库,修内司,祗应司,甄官署,上林署等处置,为各官署属官,多为正八品。明洪武三年(1370)置为秘书监属官,掌内府书籍。十三年与秘书监俱革。


官名。隋门下省所属城门、尚食、尚药、符玺、御府、殿内六局,皆设直长,为该局的副长官。后来的殿内省所属尚食、尚药、尚衣、尚舍、尚乘、尚辇六局,也设直长,正七品,位在局长官奉御之下,为副长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门下省、殿内省》、《通典·职官八·殿中监》。唐承隋制,殿中省六尚局也都设直长,正七品上,为该局副长官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殿中省》。宋太史局的春官、夏官、中官、秋官、冬官,也都设直长,位在正、丞下。见《宋史·职官四·太史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详复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太宗淳化元年(990)置,掌复审天下大辟狱案,设详复官领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以详复之事归诸路提刑司,刑部不复详复。哲宗元祐元年(1086),刑部复置详复案。

  • 灯塔班

    海关海事部地方机关三班之一。见“海事部”。

  • 给事黄门侍郎

    官名。东汉合并“黄门侍郎”与“给事黄门”而置。亦简称“黄门”、“黄门郎”、“黄门侍郎”。掌侍从左右、关通内外,与侍中平省尚书奏事,因出入禁中,故职任显要。初无员数,汉献帝定为六人,秩六百石。一度改名侍

  •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

    行政院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掌理北平故宫及所属各处的建筑物、古物、图书的保管、开放及传布事宜,设院长、副院长各一人,综理院务。院内分设秘书、总务两处,古物、图书、文献三馆。

  • 南马牧丞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掌饲宫廷用马。隶太仆卿 。

  • 文学

    官名。汉朝州郡及王国均置,或称文学掾、文学史。以明经者为之,职掌地方教育。三国魏置太子文学,诸王亦置,常为皇帝监督诸王的耳目;侯国亦置。晋朝诸王、诸王世子亦置。南朝宋王国置,品第六。南齐同。梁皇弟皇子

  • 掌野大夫

    官名,隗嚣置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嚣素谦恭爱士,倾身引接为布衣交。以前王莽平河大尹长安谷恭为掌野大夫。”凡大夫皆掌顾问应对,无常职,唯诏令所使。因谷恭为平河大尹(平河郡太守),掌治“野民”,故名其为

  • 元老

    1、天子的老臣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行太尉事节乡侯惠三世在位,为国元老。”2、宰相的别称。见唐代李肇《国史补》下。

  • 大学士

    官名。唐朝始置。中宗景龙二年(708) 于修文馆(弘文馆)置,员四人,以象征四时,后员额稍减。以能文之士为之。玄宗天宝二年(743) 于崇玄馆置一人,肃宗至德二载 (757)于集贤院置。德宗贞元四年

  • 国子监博士

    学官名。①国子学教官,即“国子博士”。②明、清国子监置,掌博士厅事,分经讲授儒学,考校程文,偕助教、学正、学录掌六堂学生之训诲,清朝还经理南学事宜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学为监,置三员,从八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