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官名。相传夏朝始置。周朝沿置,掌乐,通晓历、数、天、道。《尚书·夏书·胤征》: “乃季秋月朔,辰弗集于房,瞽奏鼓”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 “瞽献曲。”


乐官。古代多以瞽人担任乐官,故称乐官为瞽。《周礼·春官》:“瞽矇,上瞽四十人,中瞽百人,下瞽百有六十人。”注:“凡乐之歌,必使瞽矇为焉;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、小师……无目眹谓之瞽,有目眹而无见谓之矇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瞽矇》:“瞽矇掌播鼗、祝、敔、埙、箫、管、弦、歌,讽诵诗、世奠系,鼓琴瑟,掌九德六诗之歌。”《尚书·胤征》:“瞽奏鼓。”《诗经·周颂·有鼓》:“有瞽有瞽,在周之庭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瞽献曲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步军都虞候

    官名。即“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”。

  • 梓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冬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①掌以木材制作乐器架构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:“梓人为简虚。”《仪礼·大射》: “工人,士与梓人,升自北阶两楹之间, 䟽数容弓, 若丹若墨, 度尺

  • 内者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少府所属均有内者令及丞,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本注:“掌宫中布张诸亵物。”《汉官仪》则说:“内者主帷帐。”又《汉书·王莽传》有关于内者令工作情况的具体记载:“未央宫置酒,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,坐于

  • 主公

    主公,对主上的尊称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:“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……将军宜启主公。”

  • 中尹大夫

    官名。金、元内侍阶官。金二十五阶之第二阶,秩从四品中。元改为中引大夫,十四阶第二阶,从二品。官名。金置,为从四品中内侍官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内侍》。

  • 某部族都监

    官名。见“某部族详稳司”。

  • 尺籍

    汉朝书写军令的简牍簿籍,因长一尺(约合今23公分),故名。汉军法规定,如军队吏卒斩首,即以尺籍报送郡县。

  • 三字

    唐、宋“知制诰”别称。

  • 军储仓

    官仓名。明置,属户部。掌军粮积储。置大使一人,从九品,副使一人。后大使、副使俱裁革。

  • 尚书下省

    魏晋南北朝诸曹尚书办公之署。以在宫禁中,故名。亦称“尚书下舍”。为当时处理日常政务的主要场所,故亦常令辅政大臣入直。《南齐书·王俭传》: “先是,诏 (尚书令) 俭三日一还朝,尚书令史出外咨事,上以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