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职方

职方

①《周礼》官名。掌天下地图及四方职责。②官署名。西魏、北周置,隶夏官府,设官职方中大夫,下设小职方中大夫、小职方上士,辖土方中士、山师中士、川师中士、怀方中士、训方中士等。掌管天下图籍、山林川泽之名及四方职贡。隋唐五代置为司,隶兵部,设郎中、员外郎一人及主事等官,掌地图、城隍、镇戍、堡寨、烽堠及征防路途远近诸事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曾改司域司,咸亨元年(670)复旧。宋朝沿置,亦隶兵部。北宋前期设判职方事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掌受诸州闰年图及图经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置郎中、员外郎,掌地图及城隍、堡寨烽堠、四方海外归朝内附诸事。后或兼领库部,或由兵部郎官兼。明初置职方部为兵部属部。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清吏司,置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二人,后间有增置。以郎中主司事,掌舆图、军制、城隍、镇戍、简练、征讨之事; 三年一报地图,以听征调之令; 阅视修浚城池,因事增置镇戍将校,设兵屯戍; 巡视操练,请命将出师,悬赏罚、调兵食、纪功过,及关津、缉捕、整顿军伍诸事。南京兵部亦置,掌守卫南京内外城门及皇陵,操练各营及江操官军,维持南京地方治安等。清沿置,设郎中七人,满州五人、汉二人; 员外郎五人,满州二人,蒙古一人,汉二人。下设承发、督漕、关引等科,直隶、两广等甲,分别办理各项事宜。


1、官署名。唐代兵部所属有职方,为兵部的一司。掌地图、城隍、镇戍、烽候等。其官有职方郎中一人,员外郎一人。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兵部》:“其属有四;一曰兵部,二曰职方,三曰驾部,四曰库部。”宋沿唐制,其属为三部:职方、驾部、库部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三·兵部》。明清兵部皆设职方清吏司,掌舆图、军制、城隍、镇戍等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一·兵部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兵部》。民国初期内务部也置,掌管疆域图籍。

2、官名。周有职方氏,掌地图职贡等。北周承此制。隋初有职方侍郎,炀帝改称职方郎,掌地图等。唐宋有职方郎中、员外郎。明清也设此官,民国初期也置。详见各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福建道宣慰司都元帅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二品。隶江浙行省。置司于福州路、分管福州、建宁、泉州、兴化、邵武、延平、汀州、漳州八路军政,辖境包括今福建全省。

  • 舍里八赤

    即“舍儿别赤”。

  • 黄门令

    官名。西汉为少府属官,掌宫中乘舆狗马倡优鼓吹等事。职任亲近,由宦者充任。有技艺才能者常在其署待诏。东汉名义上隶少府,主宫中诸宦者,秩六百石。中叶以后多以中常侍兼任,或典禁军,或持节收捕大臣,权势尤盛。

  • 孝悌有闻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隋代设置,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。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诏举。参见“制科”。

  • 四院

    指唐代太常寺所属四院:1、天府院,藏符瑞和征伐他国所获宝物;2、御衣院,藏天子祭服;3、乐县院,藏六乐之器;4、神厨院,藏御廪及储器等。见《旧唐书·百官三·太常寺》。

  • 大都南北两城兵马司

    即“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”。

  • 宿治

    官吏隔宿办理公务。喻官风拖沓。《商君书·去强》: “以日治者王,以夜治者强,以宿治者削。”

  • 宰夫衙

   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宰割牲畜。

  • 机关中分设的办事单位。北洋政府时始置,如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厅分三课办事,其地位相当于科。但也有的课为科的下属单位的。课的主官为课长。参见“科”。

  • 司农寺

    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为管理仓储市易,供应宫廷粮食薪菜、百官禄廪的事务机关。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一员,领平准、太仓、钩盾、典农、导官、梁州水次仓、石济水次仓、籍田等署。历代沿置,掌粮食储积、仓廪管理及京朝官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