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行人

行人

官名。《周礼·秋官》属官有大行人、小行人,掌迎送接待宾客之礼。春秋战国各国多设行人,掌朝觐聘问,常任使者。秦、西汉初有行人令,为大行令(典客)属官,掌接待少数民族宾客。西汉诸侯国亦置行人,东汉省。十六国、南北朝常置,以任出使聘问。明朝洪武十三年(1380)置为行人司长官,正九品,下设左、右行人,从九品,旋改行人为司正,左、右行人为左、右司副,下设行人三百四十五员,多以孝廉充任,掌捧节奉使之事,凡颁行诏赦、册封宗室、抚谕诸蕃、征聘贤才、赏赐、慰问、赈济、军旅、祭祀、传旨法司、遣戍囚徒等皆差之。明初在京各衙门不外差,有事则遣行人。二十七年定制,以孝廉奉使率不称旨,改任进士,员三十七人,正八品。非奉旨,诸司不得擅差,其职始重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罢行人司,以其官隶鸿胪寺,成祖复旧。


官名,《周礼·秋官》所属有大行人、小行人,掌迎送宾客及朝觐聘问。汉朝大鸿胪属官有行人,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行令,秩六百石,主诸郎,掌斋祠、宾赞礼仪;有丞一人,治礼郎四十七人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典客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大鸿胪》。其后,明朝置,属行人司,掌传旨册封等事。见《明史·职官志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传科

    唐、宋贡举科目名。三传即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。考其经注、疏义。宋神宗时罢。科举常科科目之一。唐宋时为明经科中的一科,三传指《春秋左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谷梁传》。宋制,应试者试墨义一

  • 左右备身幢主

    参见“左右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复土校尉

    官名。汉朝皇帝丧葬时或置,主穿圹起坟等事宜,事讫即罢。官名,西汉置,东汉亦置,掌葬事,主复土于圹。《后汉书·樊宏阴识列传》:“帝崩,鯈为复土校尉。”注:“复土校尉主葬事,复土于圹也。”

  • 府军左卫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明洪武中置府军左卫,永乐以后沿置,为上直亲军之一,掌守卫皇城东面。以指挥使为主官,下辖千户所。

  • 缇骑

    骑吏名,属执金吾,负责宫外巡逻及非常事,天子出行,掌导从。共二百人,无品秩,比吏食俸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四》。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:“窦景家人复击伤市卒,吏捕得之,景怒,遣缇骑侯海等五百人欧伤市丞。”《

  • 狱小史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为县属吏。县分职吏名。晋置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其职掌当好汉代的“狱掾史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书写文字

    见“书写机宜文字”。

  • 千总

    官名。① 明朝京营三大营之领兵官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设。有随征千总四人,随营千总二十人。位在中军以下,把总之上。② 清朝绿营军之下级军官,即基层组织“汛”之领兵官。位在守备之下,正六品。掌巡守营

  • 中丞相

    官名。秦二世二年 (前208),二世皇帝以宦官赵高任之,居宫中用事,代行丞相职务。秦汉中丞相仅此一见。官名。秦始皇设左、右丞相,为百官之长,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。由中官(宦官)任丞相者,称中丞相。《史记

  • 府军右卫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明洪武中置府军右卫,为上直亲军之一,永乐以后沿置,掌守卫皇城西面。以指挥使为主官,下辖千户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