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衙前

衙前

官名。唐、宋州府衙门胥佐统称。唐末、五代,多由衙校充当,称将吏衙前,属军职,分管州府各种公务,有都知兵马使、兵马使、中军使、都押衙、押衙、教练使、子城使等名目。宋初沿置,不属军职,用为公人迁转之阶,掌主管官物、辇运、场务、仓库、馆驿、河渡等。徽宗政和三年(1113),改称都史、副史、介史、公皂、衙皂、散皂、上隶、中隶、下隶等南宋高宗绍兴元年(1131),复旧称。乡里又有乡户衙前、里正衙前,多差民户轮充,神宗行免役法后,募人充当。


公人名。宋代州役之一,有若干名目: 由衙校充当者,称为“将吏衙前”; 由押录充当者,称“押录衙前”;由里正充当者,称“里正衙前”;由富户充当者,称“乡户衙前”。其职任为掌官物的押运和供应,常主持场务、仓库、馆驿、河渡、纲运等。若短失官物,须负赔偿之责,往往因此破产。熙宁三年(公元1070年)实行免役法后,衙前改为雇募或投充,不再论差乡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洗马

    东宫属官。洗亦作先。先马,即前驱。秦置,汉因之。掌宾赞受事,太子出行则为前导。西汉属太子太傅、少傅,秩比六百石,以十六员为额。东汉属太子少傅。三国魏因之,七品。蜀亦置。晋朝置八员,七品,为太子詹事属官

  • 判太常寺

    官名。宋初太常寺卿为寄禄官,置判太常寺,为太常寺的长官,无固定员额,以两制以上充任。元丰改制始正名,以太常寺卿为太常寺的长官。

  • 供给

    官名。又称“供给官”。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,属“外帘官”。负责分送考场各官员之膳食、柴炭、笔墨、纸张等。

  • 军事善后委员会

    善后会议设置的专门委员会之一。善后会议宣称为了收束全国军事和整理全国军政,于民国十四年(公元1925年)四月十五日议决《军事善后委员会条例》,二十四日由临时执政公布。九月二十一日临时执政下令召集,十月

  • 内厩丞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。属太仆卿,掌宫廷用马。

  • 虞师

    官名。同“吴师”。周朝置。掌山林水泽。《大簋铭》: “王呼吴(虞)师召大”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修火宪,敬山泽林薮积草,夫财之所出,以时禁发焉; 使民于宫室之用,薪蒸之所积,虞师之事也。”《荀子·王制》

  • 兼衔

    旧指以本官兼领他官衔。如清朝之总督例兼右都御史、兵部尚书衔,巡抚例兼右副都御史、兵部侍郎衔。又,所兼之衔亦称某官之兼衔。

  • 省矿产管理处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时期,省营矿区所在地大多设有专管机关,直属于建设厅,如湖南省省矿产管理处,四川省有矿业指导处。

  • 经制发运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南宋高宗绍兴八年(1138)置,掌江、淮、荆、浙、闽、广等路经制钱及和籴之事,设经制发运使为长官。九年,改为经制使司,以户部长官或副长官兼经制使。

  • 贞武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班阶不详。武帝大通三年(529)置安远将军以代之。